一九九六年九月二日,我们和女儿全家一路风尘,途经卢森堡,车子已在比利时的国土上奔驰。比利时王国,在欧洲的西部,面积为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九百万。全国大部份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首都在布鲁塞尔,人口一百万。
尽管已经进入深秋,没有枯黄凋零的景象,大地仍是一片嫩绿,同样见不到裸露的黄土。女婿驾车,我当摄影“师”,为让国内亲人分赏欧洲美景,我尽量多录制一些比利时自然风光。
经过五六小时车程,已近黄昏。车子驶进大片茂密的农作物之中,穿过路旁两边高过人头,长势喜人的玉米地,绿油油的土豆也是这里的主要作物。我们两辆小车同时来到了布鲁塞尔郊区度假村管理处的大门口。
这是一个多月前,女儿通过电话预订的房间,不,不是房间,而是一幢小洋楼即小别墅。女婿下车到管理处取来钥匙,是322幢,无人带领,按钥匙号码自己寻找。照国内一般的建房规律,一个有三百多幢小别墅的村子里,一定是成排成行,成双成对,密密麻麻的挤在一块,门对门,窗对窗,不需什么路牌路标,按顺序号码,寻找起来得心应手。可此度假村全然不同,而是别有一番风味。从外观看,只是一大片高大树林草坪,花木点缀,其中不过是星星点点的房子罢了,而且房子似乎分别建造在事先画好的“棋盘”格间的空隙里。排列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错落有致,有规律可寻。村内90%的面积是树木、草地和花卉,咋一望去,视线不超出百米,如果没有路牌路标,如同掉进了茫茫林海,闯入了迷魂阵。女婿脑子聪慧,反应灵敏,还是一个劲儿瞧着路牌,车轮子像步行似的在七弯八曲的砂石道上缓缓前进,好容易才找到322幢小楼。欧洲人喜欢农村,欣赏幽静,一年一度的离别喧闹的城市生活,来到真正有“村味”的度假村,目的就是要突出一个“村”字,体现出这种“村味”来,过把农间的“乡村瘾”。
度假村的别墅造型有欧式的尖顶,也有平顶,各占一半,两种类型间接相隔。我们居住的322幢是尖顶。从室内外望,见不到邻舍,大有单家独户,悠然自得和浓郁的乡村气息之感。正面墙和两扇大门,均系厚型隔音玻璃,通明透亮,彩光度好。门口有约四平方条状木质“地毯”。草地延伸到每幢房屋的墙根,茶余饭后纳凉,休闲娱乐玩耍,均可在草地上进行。草坪上备有成套的白色桌椅,有时我们全家晚餐或小吃干脆于草坪上摆开餐桌,露天宴席。
室内整套生活设施齐全,清洁整齐。楼上楼下木质地板,卧室客厅加地毯;餐厅长条餐桌,靠背椅;客厅大小沙发,25寸彩电;厨房冰箱,电气灶具,锅碗瓢盆,全套不锈钢餐具,洁白如新的餐巾,万事俱备,一应俱全。卫生间卧式浴缸,洗涤剂备好,女儿说:“妈,你也泡一次,享受一下吧,不用白不用。”我第一次在那白色沫沫的长浴缸里泡了个澡,尝试一下西方人出国渡假住别墅的感觉,让我也潇洒了一回。
三间卧室。楼上两间,楼下一间。卧具毛毯被套干净整齐,尽管如此,女儿还是自带了三条被套和床单,加套在上面。
我们从超市购来食物和菜类,早晨面包加牛奶,中、晚餐自己烹调。老伴在散步途中,瞧着那大片绿色的土豆,根部的泥土被土豆拱开了裂缝,他试着扒开看看,哇!这么大个!扒开了,就“捡”了回来,三个土豆,炒了一大碗。在这里生活没有什么不便,就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不但有别于家里的陈旧感,而且还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感。西方人、欧洲人活得真潇洒,活出了人生的真谛!值得我们效仿。
一九九六年九月六日,是我们离别度假村的日子。我们从九月二日住进渡假村,全家大小七口人,居住一幢洋楼五天四夜,包括家具、餐具房费和水电等,总计480马克。出门交钥匙时一并付清,我们就这样拜拜一走了之!他们这种管理模式,令我感到惊讶!旅客进屋,管理人员一不打照面,离别时,又不清理房内家具和用品,也不检查卫生,一百个放心地让我们一走了之。欧洲旅客素质高,自律性好,遵纪守法。他们能做到,我们东方人也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是东方的中国人。离别前,我们将房间地面、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一切整理如初;东西一件不少地各就各位,做到进屋前和出门后一个样,完全一个样,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在度假村短短的几天中,有两天外出和远行,去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黄昏回村。几天时间,在人生长河中,只是苍海一粟,可这几天的度假生活,却非同小可,那一幕幕美好、快乐、迷人的画面,会迂回于我的记忆中,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