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写生派诗歌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11-11-26 09:21:59  作者: 老成  热度: 488
5. 移步换景,意象纷呈 写生派诗歌写什么?自然是写生。 写生就是写生命,写生活,写风景,或者说画风景。 写生派诗人其实就是拿笔墨画人间万象的人,和画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更加自由,更加有表现力罢了。 画画怎么画?要画一个场景,而非一两件事物,这个非常重要,至关重要。 我们看到一些诗人的一些表现技能已经很高明了,比如他们可以很形象生动地画出一件东西,比如一个人,一棵树。可惜的是他们仍然没有写出令人满意的诗篇,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把握整体格局的能力或习惯。 写生派诗人的强项是,他们体会到了场景的重要性,场景大于细枝末节。 整体感觉大于局部感觉,局部的技能可以弱一点,但整体的感觉一点不能含糊。就这一点上来说,写生派诗人好比都是梵高,梵高的画就是如此,他毕竟只画了十年时间,不能求全责备。 如何塑造场景?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是走上大师之路的开始。 经常看到一些诗歌,作者着意于塑造一件东西,比如一棵树。作者第一行点题写树,第二行写树干,第三行写树根,第四行有可能写树叶,有可能写树上的鸟。 总的感觉是眼界太过狭窄,没有适当地移步换景。 为什么不写一下树旁边的河,树不远处的山,以及树下坐着的农民或猎人? 也许诗名是树,但并不妨碍你去写与树有关甚至无关的一切事物,如此就丰满了。因为上帝本身就是把有关无关的事物放在一起,其目的暂且还不易全部了解。 写生派诗歌在很多情况下,一行有多个意象,一般第二行肯定换用新的名词和意象。到第三行还不换意象,在写生派诗歌中很少有,有注定失败的危险。 写生派诗人活在意象中,以意向作为初步素材,写下的文章没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分别。 如果硬要把诗歌和其它题材文章做个分别的话,大致就是诗歌要求快速转换意象,在不同的意象中做快速轻盈地辗转腾挪,最终最快地达到意境、场景的塑造目的,诗歌文字的效率是最高的。 可以说掌握了诗歌技巧,做其它类型的文章易如反掌。 有不会作诗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但是严格地说,没有不会写小说、散文、戏剧、剧本的诗人。这是对诗人最高层次的要求,是中恳和客观的。 写诗比较像舞剑。 剑由于较轻灵,所有善舞剑者,很少拿剑硬砍的。 他总是左一剑,右一剑,上一剑,下一剑,画几个圆圈,找一个空档,再在什么地方刺一剑。 这是铺陈诗行的大致的技法。 记得有则绕口相声,说自南边来一个哑巴,从北边来一个喇嘛,云云。这里就有写生派诗歌塑造场景的技法。 这是从四面八方向舞台中间会合的场景表现法。有很大的戏剧性,有场景组成人或物之间的冲突和配合。 场景塑造就是要把不同的组成物,一件一件地,从不同时间、地点搬上舞台让人看,表现出戏剧性、趣味性,包括画面的美丑冲突和对立之感。 写诗人别想偷懒,像倒开水一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根据需要去完成任务,所以说写诗是高强度的劳动,不是自己情绪的宣泄。 写诗是帮助别人去观察、去接受并思索,并达到有益的效果,因而有很随意的时候,也有很辛苦的时候。 6. 我是描述者,非我非非我 我们来谈一下诗人的角色问题。 写生派诗人首先应该是观察者,其次应该是中立的描述者,最后是一名思索者,他们思索的是看到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要达到最好的描述效果,诗人自己要跳出自己塑造的场景。 诗人最终在作品里外的角色定位,大致是非我非非我的情形。 这是佛教语言,十分形象。这是观察者、写作者最易于完成任务的最佳定位。 好比是画家在画架前画画,如果太注重于自我,那么他很可能会把自己扶着画架的手也画进了画面,那可是很荒唐的事,除非他特地要达到这个效果。 画家画的是客观存在的风景,这是非我;然而画家画的无非都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看到的一切事物,所以说非非我。 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加上任何他自己的感想和兴趣处理,造成不同的风格、意味,这就是非我非非我。 似是而非,似非却是,所以艺术创作是层出不穷的。 万象总体虽一,加上我感我觉和时空维度,自是万千不同,这是艺术,包括人的意识趣味性的根源。 人的感觉系统层出不穷,你觉得好看的,别人看久了就不觉得好看。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却觉得很神奇。因而写生派诗人无所谓好坏贵贱,他们试图把看到的一切,加以形象描述,包括自己的加工调料,输送到远方,或许不在此处的人们需要这些。 艺术创造者只是描述者、输送者。他们和土豆、大米的生产者、销售者没有什么不同。 7. 写生派诗歌的理论基础 诗人及诗歌创作需要一些理论基础。 干什么不需要理论基础呢,只要是创造,只要想更有效率地大量创造,没有不需要理论基础的。 没有其他门派的武功秘籍,或者说理论基础比我们写生派诗歌的理论基础更高深莫测的了。 对老成文章有过较多接触的读者或许已经知道了三圣之名。我们写生派诗歌的理论正是继承三圣的理论和教义。 首先,倒不是偏爱我们自己种族的法宝,我们要慎重崇拜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真正瑰宝和高峰,可惜却没有得到中国人的充分认识。 《道德经》中的每一句都包含了无上密诀,无上技法和经验。要提高自己理论基础的诗人应该对《道德经》逐字逐句地烂熟于心。 几千字的《道德经》的理论水平和深度广度丝毫不逊色于千万字的任何佛教经典。 应该提出的是,《道德经》是老子的一人工作成果,而佛经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我们为什么不继承我们自己最高深最宝贵的遗产呢? 佛经是许多经典的总称,大多数佛经都是宝贵的有益的。 由于佛经写作者们采用了大量比兴夸张,包括隐喻的手法和技法,对佛经的阅读和吸收,需要阅读者有很高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悟性不高的人甚至会在阅读过程中损害到自己的健康,主要是思想意识的健康。 但是毕竟是宝物,不能说你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就怪罪到食物。 我们一般只建议中老年人,甚至是衣食无忧的写作者们,先去浮光掠影地接触并阅读,在保证有所体会和接受之后,再逐步深入,并做到进出自由。 作为诗人之理论基础,我们建议把佛经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这会取得较好效果,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曲解。 有些佛经比如《佛说维摩诘经》,就很有戏剧效果。有些佛经如刀光剑影,又如侠客的身影。有很深接受能力的读者,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到心领神会的地步,如此才是正宗信徒。 《圣经》适合所有人的阅读,这个我们不多说了。 圣经本身基本上是历史事件、人物言行录的记载。但理论和行为不可分,典型的事件里蕴含着深刻的理论。 很多圣经故事本身就满有诗意,有福分的文学读者和作者们总会在其中吸收到万有营养。 很多年前写生派诗歌创始人老成就是在圣经故事中吸取了很大很多灵感,现在自然不能独享秘密,现在宣布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大幅度提高诗歌写作者们的写作水平。 三圣经典是世法的最高峰,无出其上,等高等量,没有分别,我们不再分别。 写生派诗歌就是写生写世,自然把三圣经典奉若神灵,实际上确实是真的很神很灵。 8. 情趣、诗趣在哪里 情趣在哪里?情趣在那里。 到底在哪里?好比是禅宗高人神秘地向天空中,或者随便哪个地方,神神秘秘地一指说:在那里。 他的意思是无处不在啊,就摆在那里,你怎么看不出来? 问题不是哪些是情趣,疑问是哪些不是情趣,答案是人生即情趣,万事万物没有不是情趣的。 佛教宗师释迦摩尼把世界生灵归纳为六趣,实在是精妙绝伦,形象之至,深刻到家。 六道生灵虽然有苦有甜,却并不妨碍他们各自的趣味,甚至妙趣横生。 一个层次的趣味承载者在没有体味结束之前,别人把他或它无端提高或降低到另一个层次时,还不一定成功和适应,还会造成无趣或趣味损坏。 真正是受苦的要让他受足苦,享福的要让他享完福,然后再来改变领受者。 好比是强压葫芦不下沉,死人上岸难复活,一切由其自己的密度和品性来决定,由趣味本身决定趣味性。 情趣随着人的感官系统而客观存在。 读佛经能读到这个层次,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阅读了,不再会受到伤害。 实质是无论在天堂和地域,处处都是趣味,因为趣味好比是电势、电压,是一种高度的变化,如此看来,哪里没有趣味呢? 也许在其中的生灵自己还很痛苦、很烦恼,但是一点都不妨碍那个趣味性。 趣味的有无就在一转念间,趣味实际是相对和冲突本身,因为处处都有相对和冲突,所以处处都有趣味和快乐,包括地狱。 当然,这个趣味性的范围很广,包括快乐、幸福、痛苦、烦恼、古怪、好笑、诧异、恐惧、无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写生派诗歌的使命就是要把所有这些趣味发觉并呈现出来。 写生派诗人说到底是声闻之一种,是描述者,新闻报道者,情趣发现者和运输者,不是纯粹的修炼者和实践者。 9. 诗意如刀,刀者魔也 写诗之人,有如狗追其尾。 它永远追不到,只是在追求的渴望中。这是一个怪圈,又有巨大的乐趣。 写诗有如舞刀弄剑,如果心态把握不住,就会陷入疯狂。 原理上人自己不可把握自己的思想意识。 寻求到最后都是虚无,都是虚妄,认识到这一点并执行,大约就不会走火入魔。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乃佛语。 道可道,非常道。 诗可诗,非常诗。 耶稣也说,你们当积累在天堂的食粮。原因是因为尘世的一切都是虚妄。 写诗是积累在天堂食粮的途径之一,因为诗歌是美好的虚幻的,天堂也是美好的虚幻的。 写生派诗人的写作练习,包括对万事万物的观察临摹,最主要的是对人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观察洞悉。 写生派诗歌是唯心学的一种,如此就可以将天下万物,无论虚幻或实有,都看作是人及人的思想的附属物,万物因人的定义而有。 人的思想本身如刀似剑,变化多端,起落不定。 诗人在街头写生,即是学习,又是挑战,努力深入其中,又不能深陷其中而不知,所以只能是非我非非我。 对人的观察,首先注重的是对人的情绪、情感、气质、面部意味、味道的体会和捕捉。 观察能力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就自然而然实现他心通,没有达到他心通的,在写生派诗歌来说,不算最终过关。 在街头对人的写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克制,和磨练。 街头观察最大的忌讳是把自己和被观察对象进行比较,自己陷入其中,这是最低级的错误。 最终理想状态是,既不能对看到的飞扬跋扈的富二代在心中产生仇恨(如果你足够强大,随手就可以阻止,何必仇恨呢?);也不能对路边的乞丐表示过分怜悯(你可想象得出他前世犯下过什么过错?当然并不妨碍你给予他一些帮助)。 要对一切事物事项产生的原因、后果进行分析论证,找到人的思想意念的产生、变化、转化、运行的规律和特性。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都是自己的化身,是自己的分身表演。自己的任务是把他们一一描述,刻画和记录在案。 诗歌创作诚然如战斗和劳动,但是写生派诗人最终好像是战斗和劳动在非人世的另一个维度,这样效率更高。 不善不恶,不好不坏,不增不减,是最好的躲藏地、出发点,这也是《心经》中讲述的最高境界。 10. 辛苦地寻找逻辑联系 写诗其实不是很难的事情。 如果把写诗说得很神秘很艰难,那他可能别有用心,或者说他可能从写诗中得到了很多经济利益,不想让过多的人涉足其中。 但是我并没有从诗歌写作中得到什么经济利益,所以我就应该老实交代。 要说写诗容易,是说用笔或用键盘写出十几行或几十行文字。 我还应该说写诗或写任何文章同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难的是要保持文字字与字,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是老成写诗过程中最累的部分,其它部分全部是享受,如同尽情发泄或者教导群众。 关键是草稿写完后,在修改过程中,如何保持文章文字之上、下、前、后、左、右的一致性和合情合理、循序渐进。 诗歌以及其它文字或者语言形式,都是人的思想情绪的反应。 好的诗歌和文字,要如实地展现思想过程,不得毫无道理地扭曲和异化。 好的诗人要对自己的思想和文字负责,他们直接把良性的思想方法转达复制给读者。 把不良的思想方式方法,以及其危害危险性展现给读者。 好的诗歌文字,应该让读者更聪明更成熟更幸福,而非更痛苦更痛恨更沦落。 诗歌是许多文学形式的母体。这由中国古老的《诗经》,以及荷马古老的史诗可见一斑。 诗歌应该重新回归到灵活自由的形式,只要保持住文字之间的神韵,或者说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判断一首诗的好坏,首先应判断它要表达的主题或有关意象是否有趣、有益。然后要判断它的语句与语句之间、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有没有有机的、严格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意象群以及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营造、搭建能力,是衡量一个诗人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