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新作《战马》中的一个悲壮画面,镜头为剧情加分不少。但在电影结束的时候,片尾有段文字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美国人道协会对片中动物的演出进行了监控,没有动物受到伤害。
而这句话,正是此类电影参加奥斯卡评比的前提。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段文字,无论电影多么优秀,也不能够参赛。
给出这段文字的,是一个叫“美国人道协会”的民间组织。该组织下属的工作人员,每天会像幽灵一样出没于各个片场、摄影棚,专门探视各种动物演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包括吃住、作息、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娱乐条件……最终,他们会依照对剧组的考察,根据动物享受待遇的好坏,来决定是否要在电影的后面做出声明。此外,他们还会给出一个分数,而这个分数也是奥斯卡评委和观众心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参考指标。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大片《指环王》,就是因为让动物演员的工作时间过长,被“人道协会”打出了一个最低的分数而无缘奥斯卡的。
“人道协会”还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准则。比如猴子演戏如果超过3天,那么制作方必须为其提供娱乐的地方,如有小塑料滑梯的游戏室等;如果一头小熊出演电影,那么任何让它闻上去不舒服的东西,比如廉价香水、酒精等,都得拿走;再如,每天拍摄同一条鱼的镜头不能超过3次……
许多好莱坞导演都不敢轻易去拍有动物参与的电影,因为这些动物演员的开销,绝对比一般演员的薪金要高得多。
此外,在任何情况下,动物演员都不能受到人类的欺负,这适用于所有动物,甚至包括蟑螂。假如剧组“招聘”了10只蟑螂,电影拍摄结束,数量应该仍然是10只,一只都不能少,还必须是活蹦乱跳的。
那么,电影里的动物尸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期的时候,也有剧组偷偷给动物注射安眠药,尽管剂量是动物适应的范畴,但后来“人道协会”认为这样对动物身体有副作用,后来也不得不停止。幸好,电脑特技越来越成熟,《绿色奇迹》中有一幕老鼠被踩死的画面,使用的就是填充老鼠和电脑合成技术。
据说,《战马》止步奥斯卡的真正原因是:马在战场被铁丝缠住的眼神过于痛苦。虽然制片方解释这是电脑合成的效果,可“人道协会”并不满意这个解释。最后,碍于没有证据表明马确实受到了虐待,便勉强打了个“及格”的分数,这样的分数自然也就影响了奥斯卡评委们对《战马》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