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侵蚀,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淡化和异化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更不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树立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刻不容缓。
本立而道生,重建节日文化,转变观念是基础。“人是文化的创 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然而,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文化的地位已经逐渐被国民忽略,在西安记者随机调查走访时,甚至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的不解言论,而与之相较,韩国青少年却能够在重大节日与民俗庆典当中穿韩服、画韩妆,体现了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重拾民族文化信心,才能让文化因子融入国民血脉中。
规矩而成方圆,重建节日文化,规范引导是关键。海潮效应告诉我们,海水因天体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因此各地政府也提出类似的企业管理理念:以环境吸引人,以引导凝聚人,以政策激励人。企业作为民意的代表体现和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引导群众营造认可文化、尊重传统、宣传节日的良好氛围。
创新中求发展,重建节日文化,政策扶持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近年来,很多人认识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过度解读甚至玩笑杜撰更是让国人走向文化歧途,甚至衍生出“杜甫很忙”、“新桃花源记”等文化糟粕。文化建设需有长远性和科学性的政策扶持,在继承和创新时注入现代元素,以推动文化的转型。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须臾懈怠,可能坐失良机,半点停顿,或将前功尽弃。当前应抓住传统文化发展良机,在观念引导上动真格,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在政策扶持上讲实效,以使中华文化软实力获世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