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 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 手机百科个人中心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
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
百科任务完善词条导师计划优秀词条百科商城
编修院蝌蚪团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1228有用+1448中南民族大学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中央部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于湖北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大学横跨民族大道,位于武汉“光谷”腹地。学校西面南湖,北临雄楚大道。东临武汉纺织大学,南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对面即为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3万余平米,馆藏图书28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2]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的省份达到9个,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1]学校主页:http://www.scuec.edu.cn/ 中文名中南民族大学外文名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 称中南民大 民大校 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创办时间1951年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民族类院校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校属性部属高等院校现任校长李金林知名校友吴泽霖 林安彬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武汉主要院系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点121个博士点7个主要奖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邮 编430074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院校代码10524目录1校史沿革
2办学条件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院系专业
▪ 校图书馆 ▪ 民族学博物馆 3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机构
▪ 学术资源
4对外交流
5所获荣誉
6现任领导
7杰出校友
8校园文化
▪ 民大校徽 ▪ 校训释义 9校园环境
1校史沿革编辑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1]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
。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中南民族大学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
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1958年,中南民族学院经批准开办本科教育,正式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学校曾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
1980年,中南民族学院经历文革期间撤销后批准复办,由国家民委
校园风景(19张)直接领导,并于1981年秋恢复招生。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民族史、汉语史、基础数学和有机化学四个专业。1986年,学校建成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建筑面积2613平方米,展览面积770平方米,由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馆名。1990年,学校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吴泽霖教授去世,根据吴老遗愿,学校正式设立吴泽霖教授奖学基金,奖励在校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成为我校最高等级奖学金。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并于2003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我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2011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2013年,民族学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
民大美景(10张)2011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980人,所占比例为7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1人。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575人,其中教授168人;研究生导师3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满足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3]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托马斯·苏德霍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这支队伍潜心于教学与科学研究,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南、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民族医药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女书的发现与研究受到世界关注。[1]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
民大校园美景(20张)10大学科门类的77[2]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民族学科研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民族学一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领域)。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
学校现有23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1]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知识产权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
商务英语
日语
朝鲜语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保险学
金融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
网络工程
自动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水文与水环境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
医疗器械与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资源环境科学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药物制剂
药学
化学生物学
药物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声乐、钢琴、民族器乐)专业
舞蹈表演专业
舞蹈学专业[5]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校图书馆
中国最高的高校图书馆-——中南民大双塔楼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一座融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现已成为全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基地,成为全校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6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
民大双子塔楼(3张)80年重建新馆,面积达6800平方米。继2002年扩建2万多平方米新馆后,2006年伊始,学校又将9千多平方米的6号楼改造为图书馆南书院。2013年,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44573平方米,生均面积已达2.33平方米。
新馆为南北双塔楼,共17层,高85米,屹立于秀丽的南湖之滨,是一座高大宏伟的仿古式建筑。图书馆设有专业图书借阅室、民族古籍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文理科现刊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32个专业阅览室。全馆可向全校师生提供阅览座位5311个,其中专供学生自习座位3218个,提供电子阅览的计算机534台。优越的馆舍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学习的需求。图书馆职工共计13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3人。从2005年1月起,图书馆在全校率先实现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打破了人事制度管理的大锅饭。[6]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入选国家三级博物馆的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物陈列馆。1984年,在著名学者吴泽霖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重建,并由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题写了“民族学博物馆”馆名。
本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馆舍建筑依自然地势,按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样式构建。数亩之境,重檐叠翠,高阁凌空,绿树掩映,情趣盎然;登高临远,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杨柳依依,令人心旷神怡;园中小憩,红花绿草,油茶糯酒,香酥可口,令人流连忘返。
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聪明智慧。现辟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苗族服饰”,主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家具、服饰、银器、织锦、竹编、木雕、乐器、文史档案、宗教器物、书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少堪称珍品,或古朴粗犷,或玲珑典雅,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民族学博物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和弘扬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接待了包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观光游客以及广大的大、中小学生,为宣传我党和我国的民族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
3学术研究编辑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授权专利14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9项,科技成果奖励169项,累计批准经费和合同经费7680余万元,教学科研人员出版各类书籍172部,发表论文4229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近60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科研机构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 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
民族药学实验室(三级) 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能源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市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低碳发展与企业清洁生产软科学研究基地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催化材料综合实验室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
认知科学研究实验室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
·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级) 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新至2013年9月[7])
学术资源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文史哲、数理化、经济、法律、教育、管理、外语、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等多种学科,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声像、视听、光盘等多种文献形态,全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375706册,其中电子图书70余万册,建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法意、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电子图书、SpringerLink科学文献库等中外各类专业数据库,包括投资1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的IEEE和Elsevier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全英文数据库使用权限,并自建了1个含5000多部影视作品的多媒体数据库。
图书馆能提供全校师生全文浏览的数据库已达13个,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馆拥有少数民族文献馆藏近10余万册,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已构成我馆的特色馆藏。丰富的文献资源极大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要,全校生均图书文献量已达125册。[6]4对外交流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学、LaCrosse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加拿大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大学、建国大学,法国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英国的格林多大学、中国台湾省世新大学,中国重庆大学,中国湖南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1]国家(或地区) 合作院校
日本 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
韩国 全北国立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国立大学、韩国东义大学、韩国建国大学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昆士兰大学
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拉克洛斯分校
法国 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
加拿大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德国 路德维希堡高等专业学院-公共管理与金融学院
英国 格林多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
保加利亚 欧洲工业大学
新西兰 坎特伯雷大学
中国 世新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
5所获荣誉编辑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至今连续10年5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8]6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 陈达云(彝族)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金林
党委副书记 徐柏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 雷振扬
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建生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常一青
党委副书记 白江源(回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段 超(土家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赵晓珊
总会计师 乔俊杰(土家族)
副司级调研员 赵文(白族)[9]
7杰出校友编辑吴泽霖——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
高宏峰——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禤德科——北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麻绍玉——国土厅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潘琦——广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朱继东——资深记者、学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新华社主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文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海——贵州瑶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民营企业经济研究与发展协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瑶学会副会长
韦启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书画院院长
谭春茂——广西煤炭厅副厅长
杨光磊——黔东南州文主席、党组书记、调研员
雷祥雄——浙江省对台事务办公室人秘处处长,现轮岗到交流处任处长
石佳能——中共怀化市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马徽江——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处处长
黄雪鸿——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捷——湖南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兼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龙保荣——凤凰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兼任湖南省苗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苗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凤凰县苗学学会会长
马尚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俗学会常任理事、广西民间文艺家副主席
贺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杨荣瑾——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总监
韦忠南——《楚天都市报》主任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
8校园文化编辑民大校徽
校训释义
民大校训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校训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管子·君臣下》)等。“信”在《论语》中共出现过38次,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
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人不学,不知道”。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认为一个人尽管有上述“六言”的美德,但如果不学习,就会偏而不舍,产生“六蔽”,所以君子必须“学以致其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好学堪为表率,正是他对学习重要性充分认识的缘故。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校园活动剪影(11张)蔡元培十分强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为此,他反对在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的方法。“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有宽弘、宽厚之意。宽弘意在宽之范围、广大,与宽广相通。对物的宽弘表现在与万物同体,不设界、不分内外、不分物我、与整个世界合而为一。
对人的宽弘表现在能由己及人体谅别人,以为人皆有所爱,故扩充自己的爱,以为人皆有所短,故包容别人的短。宽厚意在宽之深度、深厚。《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实际上一种宽厚、博大、充实的内容之美,与儒家的仁爱有内在关联。坤代表土地、母亲。在大地上,“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大地使万物生于自身,聚于自身,各种事物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无不美好。所以,宽的根基是对于万物(包括人)的爱,其表现是爱万物,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别人的缺点,展示出人内心的深厚、博大、充实。“和”的观念发生很早。
在《周易》之前,“和”的含义其一指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相亲。
中南民族大学校报
其二指与“同”相对的“和”,意为杂多的统一、有差别的事物的和谐。《国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即相同的事物在一起不能发展,不同的事物在一起相互作用,物才能充满生命力,世界才有多样的统一。在《周易》中,上述观点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大和”的思想。“各正性令,保合大和”,是说万物各有不同特性的生命,如果各按其特性而发展,彼此不相妨碍,万物就能繁荣。《周易》的“和”把宇宙自然生命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看成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老子的《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乐记》也讲“和,故百物不失”,“和,故百物皆化。”《荀子》也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说:“德莫大于和”,朱熹也说:“大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因此,“和”作为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是以万物内部有相反、相异的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个别性为前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理解,而小人则强求同一,抹杀人的个别性。只有把个别性、差异性都包含于自身,才是真正的“和”。“宽和”作为校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有对人与物的爱、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包含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是“宽和”思想中所能发挥出的最有现代感的要素。[1]9校园环境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
南区学生宿舍(27栋);北区学生公寓(18栋)。
校内有包括学生食堂5个(第一、二、三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大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两个(大礼堂后为教工一食堂,东家属区内有教工二食堂)。
现有中南民族大学吧、中南民族大学南湖虫子论坛、第四食堂以及中南民大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地带等网络社区。
中南民族大学原创视频门户,中南民族大学月芽影像工作室官方网站月芽网、中南民族大学电视直播、高清视频客户端等。
南湖杯;共青杯;大学生艺术团专场;社团活动月;大学生第二课堂;早操晨跑签到;卓越走廊晨读;图书馆英语角、日语角;南湖园交流;五月底、六月初的跳蚤市场。
民族学博物馆、光谷美术馆、双塔楼图书馆、南书院自习室、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体育馆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参考资料
1.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2012-9 [引用日期2012-12-27] .
2.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12-27] .
3. 师资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08-28] .
4. 医学诺奖获得者是中南民大兼职教授 .长江商报 [引用日期2013-10-11] .
5. 专业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引用日期2013-09-21] .
6.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本馆简介 [引用日期2013-06-15] .
7. 科研机构 .中南民族 [引用日期2013-08-28] .
8.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2012-09 [引用日期2012-12-27] .
9. 现任领导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2-10-29] .
词条标签:教育高校武汉民族高等教育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部属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763954次
编辑次数:223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1-30
创建者:买优福
词条贡献榜
突出贡献者:
残轩阁主
辛勤贡献者:
言西莉莉
国色天香刘雨欣
胡夏天的味道
呓城NO1
pickstone18
skylan19920823
董潇波
yangzhemin12
该用户未命名99
sheirleo1994
10051091andy
原野古道
科大牛蛙
mg乖乖鱼
百科ROBOT
星期兔子
fujiaming51
wj3244707
吃哈哈网
展开
百科消息:
百度众测,新春欢乐送百度百科校园大使招募啦认亲拜年,百万豪礼搜出来2013年不能不知的年度热词百度知道1000万个红包免费送推广链接
2月2013年中南大学mpacc20..
太奇,中南大学mpacc指定辅导机构,规模大,通过率高,办学时间长的..
www.tjtq.net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_201..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2-7折免费预订,返15%房费,到店付款,保证到..
www.zhuna.cn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百科术语
我有问题
常见问题我要提问
参加讨论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12-9
参考资料
1校史沿革2办学条件2.1师资力量2.2学科建设2.3院系专业2.4校图书馆2.5民族学博物馆3学术研究3.1科研成果3.2科研机构3.3学术资源4对外交流5所获荣誉6现任领导7杰出校友8校园文化8.1民大校徽8.2校训释义9校园环境
登录查看我的收藏clearclearclearclearclear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 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 手机百科个人中心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
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
百科任务完善词条导师计划优秀词条百科商城
编修院蝌蚪团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1228有用+1448中南民族大学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中央部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于湖北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大学横跨民族大道,位于武汉“光谷”腹地。学校西面南湖,北临雄楚大道。东临武汉纺织大学,南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对面即为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3万余平米,馆藏图书28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2]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的省份达到9个,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1]学校主页:http://www.scuec.edu.cn/ 中文名中南民族大学外文名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 称中南民大 民大校 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创办时间1951年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民族类院校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校属性部属高等院校现任校长李金林知名校友吴泽霖 林安彬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武汉主要院系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点121个博士点7个主要奖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邮 编430074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院校代码10524目录1校史沿革
2办学条件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院系专业
▪ 校图书馆 ▪ 民族学博物馆 3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机构
▪ 学术资源
4对外交流
5所获荣誉
6现任领导
7杰出校友
8校园文化
▪ 民大校徽 ▪ 校训释义 9校园环境
1校史沿革编辑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1]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
。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中南民族大学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
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1958年,中南民族学院经批准开办本科教育,正式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学校曾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
1980年,中南民族学院经历文革期间撤销后批准复办,由国家民委
校园风景(19张)直接领导,并于1981年秋恢复招生。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民族史、汉语史、基础数学和有机化学四个专业。1986年,学校建成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建筑面积2613平方米,展览面积770平方米,由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馆名。1990年,学校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吴泽霖教授去世,根据吴老遗愿,学校正式设立吴泽霖教授奖学基金,奖励在校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成为我校最高等级奖学金。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并于2003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我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2011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2013年,民族学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
民大美景(10张)2011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980人,所占比例为7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1人。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575人,其中教授168人;研究生导师3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满足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3]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托马斯·苏德霍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这支队伍潜心于教学与科学研究,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南、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民族医药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女书的发现与研究受到世界关注。[1]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
民大校园美景(20张)10大学科门类的77[2]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民族学科研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民族学一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领域)。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
学校现有23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1]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知识产权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
商务英语
日语
朝鲜语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保险学
金融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
网络工程
自动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水文与水环境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
医疗器械与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资源环境科学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药物制剂
药学
化学生物学
药物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声乐、钢琴、民族器乐)专业
舞蹈表演专业
舞蹈学专业[5]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校图书馆
中国最高的高校图书馆-——中南民大双塔楼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一座融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现已成为全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基地,成为全校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6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
民大双子塔楼(3张)80年重建新馆,面积达6800平方米。继2002年扩建2万多平方米新馆后,2006年伊始,学校又将9千多平方米的6号楼改造为图书馆南书院。2013年,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44573平方米,生均面积已达2.33平方米。
新馆为南北双塔楼,共17层,高85米,屹立于秀丽的南湖之滨,是一座高大宏伟的仿古式建筑。图书馆设有专业图书借阅室、民族古籍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文理科现刊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32个专业阅览室。全馆可向全校师生提供阅览座位5311个,其中专供学生自习座位3218个,提供电子阅览的计算机534台。优越的馆舍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学习的需求。图书馆职工共计13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3人。从2005年1月起,图书馆在全校率先实现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打破了人事制度管理的大锅饭。[6]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入选国家三级博物馆的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物陈列馆。1984年,在著名学者吴泽霖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重建,并由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题写了“民族学博物馆”馆名。
本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馆舍建筑依自然地势,按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样式构建。数亩之境,重檐叠翠,高阁凌空,绿树掩映,情趣盎然;登高临远,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杨柳依依,令人心旷神怡;园中小憩,红花绿草,油茶糯酒,香酥可口,令人流连忘返。
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聪明智慧。现辟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苗族服饰”,主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家具、服饰、银器、织锦、竹编、木雕、乐器、文史档案、宗教器物、书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少堪称珍品,或古朴粗犷,或玲珑典雅,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民族学博物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和弘扬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接待了包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观光游客以及广大的大、中小学生,为宣传我党和我国的民族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
3学术研究编辑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授权专利14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9项,科技成果奖励169项,累计批准经费和合同经费7680余万元,教学科研人员出版各类书籍172部,发表论文4229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近60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科研机构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 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
民族药学实验室(三级) 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能源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市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低碳发展与企业清洁生产软科学研究基地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催化材料综合实验室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
认知科学研究实验室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
·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级) 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新至2013年9月[7])
学术资源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文史哲、数理化、经济、法律、教育、管理、外语、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等多种学科,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声像、视听、光盘等多种文献形态,全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375706册,其中电子图书70余万册,建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法意、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电子图书、SpringerLink科学文献库等中外各类专业数据库,包括投资1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的IEEE和Elsevier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全英文数据库使用权限,并自建了1个含5000多部影视作品的多媒体数据库。
图书馆能提供全校师生全文浏览的数据库已达13个,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馆拥有少数民族文献馆藏近10余万册,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已构成我馆的特色馆藏。丰富的文献资源极大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要,全校生均图书文献量已达125册。[6]4对外交流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学、LaCrosse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加拿大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大学、建国大学,法国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英国的格林多大学、中国台湾省世新大学,中国重庆大学,中国湖南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1]国家(或地区) 合作院校
日本 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
韩国 全北国立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国立大学、韩国东义大学、韩国建国大学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昆士兰大学
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拉克洛斯分校
法国 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
加拿大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德国 路德维希堡高等专业学院-公共管理与金融学院
英国 格林多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
保加利亚 欧洲工业大学
新西兰 坎特伯雷大学
中国 世新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
5所获荣誉编辑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至今连续10年5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8]6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 陈达云(彝族)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金林
党委副书记 徐柏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 雷振扬
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建生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常一青
党委副书记 白江源(回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段 超(土家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赵晓珊
总会计师 乔俊杰(土家族)
副司级调研员 赵文(白族)[9]
7杰出校友编辑吴泽霖——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
高宏峰——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禤德科——北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麻绍玉——国土厅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潘琦——广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朱继东——资深记者、学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新华社主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文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海——贵州瑶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民营企业经济研究与发展协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瑶学会副会长
韦启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书画院院长
谭春茂——广西煤炭厅副厅长
杨光磊——黔东南州文主席、党组书记、调研员
雷祥雄——浙江省对台事务办公室人秘处处长,现轮岗到交流处任处长
石佳能——中共怀化市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马徽江——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处处长
黄雪鸿——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捷——湖南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兼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龙保荣——凤凰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兼任湖南省苗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苗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凤凰县苗学学会会长
马尚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俗学会常任理事、广西民间文艺家副主席
贺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杨荣瑾——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总监
韦忠南——《楚天都市报》主任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
8校园文化编辑民大校徽
校训释义
民大校训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校训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管子·君臣下》)等。“信”在《论语》中共出现过38次,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
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人不学,不知道”。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认为一个人尽管有上述“六言”的美德,但如果不学习,就会偏而不舍,产生“六蔽”,所以君子必须“学以致其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好学堪为表率,正是他对学习重要性充分认识的缘故。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校园活动剪影(11张)蔡元培十分强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为此,他反对在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的方法。“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有宽弘、宽厚之意。宽弘意在宽之范围、广大,与宽广相通。对物的宽弘表现在与万物同体,不设界、不分内外、不分物我、与整个世界合而为一。
对人的宽弘表现在能由己及人体谅别人,以为人皆有所爱,故扩充自己的爱,以为人皆有所短,故包容别人的短。宽厚意在宽之深度、深厚。《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实际上一种宽厚、博大、充实的内容之美,与儒家的仁爱有内在关联。坤代表土地、母亲。在大地上,“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大地使万物生于自身,聚于自身,各种事物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无不美好。所以,宽的根基是对于万物(包括人)的爱,其表现是爱万物,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别人的缺点,展示出人内心的深厚、博大、充实。“和”的观念发生很早。
在《周易》之前,“和”的含义其一指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相亲。
中南民族大学校报
其二指与“同”相对的“和”,意为杂多的统一、有差别的事物的和谐。《国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即相同的事物在一起不能发展,不同的事物在一起相互作用,物才能充满生命力,世界才有多样的统一。在《周易》中,上述观点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大和”的思想。“各正性令,保合大和”,是说万物各有不同特性的生命,如果各按其特性而发展,彼此不相妨碍,万物就能繁荣。《周易》的“和”把宇宙自然生命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看成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老子的《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乐记》也讲“和,故百物不失”,“和,故百物皆化。”《荀子》也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说:“德莫大于和”,朱熹也说:“大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因此,“和”作为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是以万物内部有相反、相异的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个别性为前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理解,而小人则强求同一,抹杀人的个别性。只有把个别性、差异性都包含于自身,才是真正的“和”。“宽和”作为校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有对人与物的爱、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包含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是“宽和”思想中所能发挥出的最有现代感的要素。[1]9校园环境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
南区学生宿舍(27栋);北区学生公寓(18栋)。
校内有包括学生食堂5个(第一、二、三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大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两个(大礼堂后为教工一食堂,东家属区内有教工二食堂)。
现有中南民族大学吧、中南民族大学南湖虫子论坛、第四食堂以及中南民大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地带等网络社区。
中南民族大学原创视频门户,中南民族大学月芽影像工作室官方网站月芽网、中南民族大学电视直播、高清视频客户端等。
南湖杯;共青杯;大学生艺术团专场;社团活动月;大学生第二课堂;早操晨跑签到;卓越走廊晨读;图书馆英语角、日语角;南湖园交流;五月底、六月初的跳蚤市场。
民族学博物馆、光谷美术馆、双塔楼图书馆、南书院自习室、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体育馆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参考资料
1.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2012-9 [引用日期2012-12-27] .
2.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12-27] .
3. 师资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08-28] .
4. 医学诺奖获得者是中南民大兼职教授 .长江商报 [引用日期2013-10-11] .
5. 专业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引用日期2013-09-21] .
6.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本馆简介 [引用日期2013-06-15] .
7. 科研机构 .中南民族 [引用日期2013-08-28] .
8.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2012-09 [引用日期2012-12-27] .
9. 现任领导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2-10-29] .
词条标签:教育高校武汉民族高等教育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部属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763954次
编辑次数:223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1-30
创建者:买优福
词条贡献榜
突出贡献者:
残轩阁主
辛勤贡献者:
言西莉莉
国色天香刘雨欣
胡夏天的味道
呓城NO1
pickstone18
skylan19920823
董潇波
yangzhemin12
该用户未命名99
sheirleo1994
10051091andy
原野古道
科大牛蛙
mg乖乖鱼
百科ROBOT
星期兔子
fujiaming51
wj3244707
吃哈哈网
展开
百科消息:
百度众测,新春欢乐送百度百科校园大使招募啦认亲拜年,百万豪礼搜出来2013年不能不知的年度热词百度知道1000万个红包免费送推广链接
2月2013年中南大学mpacc20..
太奇,中南大学mpacc指定辅导机构,规模大,通过率高,办学时间长的..
www.tjtq.net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_201..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2-7折免费预订,返15%房费,到店付款,保证到..
www.zhuna.cn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百科术语
我有问题
常见问题我要提问
参加讨论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12-9
参考资料
1校史沿革2办学条件2.1师资力量2.2学科建设2.3院系专业2.4校图书馆2.5民族学博物馆3学术研究3.1科研成果3.2科研机构3.3学术资源4对外交流5所获荣誉6现任领导7杰出校友8校园文化8.1民大校徽8.2校训释义9校园环境
登录查看我的收藏clearclearclearclearclear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 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 手机百科个人中心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
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
百科任务完善词条导师计划优秀词条百科商城
编修院蝌蚪团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1228有用+1448中南民族大学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中央部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于湖北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大学横跨民族大道,位于武汉“光谷”腹地。学校西面南湖,北临雄楚大道。东临武汉纺织大学,南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对面即为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3万余平米,馆藏图书28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2]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的省份达到9个,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1]学校主页:http://www.scuec.edu.cn/ 中文名中南民族大学外文名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 称中南民大 民大校 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创办时间1951年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民族类院校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校属性部属高等院校现任校长李金林知名校友吴泽霖 林安彬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武汉主要院系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点121个博士点7个主要奖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邮 编430074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院校代码10524目录1校史沿革
2办学条件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院系专业
▪ 校图书馆 ▪ 民族学博物馆 3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机构
▪ 学术资源
4对外交流
5所获荣誉
6现任领导
7杰出校友
8校园文化
▪ 民大校徽 ▪ 校训释义 9校园环境
1校史沿革编辑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1]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
。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中南民族大学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
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1958年,中南民族学院经批准开办本科教育,正式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学校曾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
1980年,中南民族学院经历文革期间撤销后批准复办,由国家民委
校园风景(19张)直接领导,并于1981年秋恢复招生。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民族史、汉语史、基础数学和有机化学四个专业。1986年,学校建成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建筑面积2613平方米,展览面积770平方米,由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馆名。1990年,学校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吴泽霖教授去世,根据吴老遗愿,学校正式设立吴泽霖教授奖学基金,奖励在校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成为我校最高等级奖学金。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并于2003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我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2011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2013年,民族学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
民大美景(10张)2011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980人,所占比例为7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1人。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575人,其中教授168人;研究生导师3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满足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3]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托马斯·苏德霍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这支队伍潜心于教学与科学研究,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南、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民族医药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女书的发现与研究受到世界关注。[1]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
民大校园美景(20张)10大学科门类的77[2]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民族学科研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民族学一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领域)。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
学校现有23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1]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知识产权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
商务英语
日语
朝鲜语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保险学
金融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
网络工程
自动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水文与水环境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
医疗器械与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资源环境科学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药物制剂
药学
化学生物学
药物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声乐、钢琴、民族器乐)专业
舞蹈表演专业
舞蹈学专业[5]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校图书馆
中国最高的高校图书馆-——中南民大双塔楼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一座融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现已成为全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基地,成为全校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6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
民大双子塔楼(3张)80年重建新馆,面积达6800平方米。继2002年扩建2万多平方米新馆后,2006年伊始,学校又将9千多平方米的6号楼改造为图书馆南书院。2013年,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44573平方米,生均面积已达2.33平方米。
新馆为南北双塔楼,共17层,高85米,屹立于秀丽的南湖之滨,是一座高大宏伟的仿古式建筑。图书馆设有专业图书借阅室、民族古籍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文理科现刊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32个专业阅览室。全馆可向全校师生提供阅览座位5311个,其中专供学生自习座位3218个,提供电子阅览的计算机534台。优越的馆舍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学习的需求。图书馆职工共计13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3人。从2005年1月起,图书馆在全校率先实现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打破了人事制度管理的大锅饭。[6]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入选国家三级博物馆的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物陈列馆。1984年,在著名学者吴泽霖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重建,并由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题写了“民族学博物馆”馆名。
本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馆舍建筑依自然地势,按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样式构建。数亩之境,重檐叠翠,高阁凌空,绿树掩映,情趣盎然;登高临远,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杨柳依依,令人心旷神怡;园中小憩,红花绿草,油茶糯酒,香酥可口,令人流连忘返。
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聪明智慧。现辟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苗族服饰”,主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家具、服饰、银器、织锦、竹编、木雕、乐器、文史档案、宗教器物、书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少堪称珍品,或古朴粗犷,或玲珑典雅,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民族学博物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和弘扬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接待了包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观光游客以及广大的大、中小学生,为宣传我党和我国的民族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
3学术研究编辑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授权专利14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9项,科技成果奖励169项,累计批准经费和合同经费7680余万元,教学科研人员出版各类书籍172部,发表论文4229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近60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科研机构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 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
民族药学实验室(三级) 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能源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市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低碳发展与企业清洁生产软科学研究基地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催化材料综合实验室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
认知科学研究实验室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
·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级) 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新至2013年9月[7])
学术资源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文史哲、数理化、经济、法律、教育、管理、外语、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等多种学科,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声像、视听、光盘等多种文献形态,全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375706册,其中电子图书70余万册,建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法意、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电子图书、SpringerLink科学文献库等中外各类专业数据库,包括投资1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的IEEE和Elsevier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全英文数据库使用权限,并自建了1个含5000多部影视作品的多媒体数据库。
图书馆能提供全校师生全文浏览的数据库已达13个,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馆拥有少数民族文献馆藏近10余万册,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已构成我馆的特色馆藏。丰富的文献资源极大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要,全校生均图书文献量已达125册。[6]4对外交流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学、LaCrosse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加拿大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大学、建国大学,法国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英国的格林多大学、中国台湾省世新大学,中国重庆大学,中国湖南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1]国家(或地区) 合作院校
日本 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
韩国 全北国立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国立大学、韩国东义大学、韩国建国大学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昆士兰大学
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拉克洛斯分校
法国 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
加拿大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德国 路德维希堡高等专业学院-公共管理与金融学院
英国 格林多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
保加利亚 欧洲工业大学
新西兰 坎特伯雷大学
中国 世新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
5所获荣誉编辑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至今连续10年5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8]6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 陈达云(彝族)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金林
党委副书记 徐柏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 雷振扬
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建生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常一青
党委副书记 白江源(回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段 超(土家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 赵晓珊
总会计师 乔俊杰(土家族)
副司级调研员 赵文(白族)[9]
7杰出校友编辑吴泽霖——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
高宏峰——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禤德科——北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麻绍玉——国土厅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潘琦——广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朱继东——资深记者、学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新华社主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文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海——贵州瑶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民营企业经济研究与发展协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瑶学会副会长
韦启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书画院院长
谭春茂——广西煤炭厅副厅长
杨光磊——黔东南州文主席、党组书记、调研员
雷祥雄——浙江省对台事务办公室人秘处处长,现轮岗到交流处任处长
石佳能——中共怀化市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马徽江——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处处长
黄雪鸿——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捷——湖南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兼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龙保荣——凤凰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兼任湖南省苗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苗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凤凰县苗学学会会长
马尚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光荣——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俗学会常任理事、广西民间文艺家副主席
贺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杨荣瑾——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总监
韦忠南——《楚天都市报》主任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
8校园文化编辑民大校徽
校训释义
民大校训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校训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管子·君臣下》)等。“信”在《论语》中共出现过38次,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
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人不学,不知道”。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认为一个人尽管有上述“六言”的美德,但如果不学习,就会偏而不舍,产生“六蔽”,所以君子必须“学以致其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好学堪为表率,正是他对学习重要性充分认识的缘故。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校园活动剪影(11张)蔡元培十分强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为此,他反对在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的方法。“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有宽弘、宽厚之意。宽弘意在宽之范围、广大,与宽广相通。对物的宽弘表现在与万物同体,不设界、不分内外、不分物我、与整个世界合而为一。
对人的宽弘表现在能由己及人体谅别人,以为人皆有所爱,故扩充自己的爱,以为人皆有所短,故包容别人的短。宽厚意在宽之深度、深厚。《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实际上一种宽厚、博大、充实的内容之美,与儒家的仁爱有内在关联。坤代表土地、母亲。在大地上,“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大地使万物生于自身,聚于自身,各种事物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无不美好。所以,宽的根基是对于万物(包括人)的爱,其表现是爱万物,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别人的缺点,展示出人内心的深厚、博大、充实。“和”的观念发生很早。
在《周易》之前,“和”的含义其一指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相亲。
中南民族大学校报
其二指与“同”相对的“和”,意为杂多的统一、有差别的事物的和谐。《国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即相同的事物在一起不能发展,不同的事物在一起相互作用,物才能充满生命力,世界才有多样的统一。在《周易》中,上述观点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大和”的思想。“各正性令,保合大和”,是说万物各有不同特性的生命,如果各按其特性而发展,彼此不相妨碍,万物就能繁荣。《周易》的“和”把宇宙自然生命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看成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老子的《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乐记》也讲“和,故百物不失”,“和,故百物皆化。”《荀子》也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说:“德莫大于和”,朱熹也说:“大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因此,“和”作为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是以万物内部有相反、相异的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个别性为前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理解,而小人则强求同一,抹杀人的个别性。只有把个别性、差异性都包含于自身,才是真正的“和”。“宽和”作为校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有对人与物的爱、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包含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是“宽和”思想中所能发挥出的最有现代感的要素。[1]9校园环境编辑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
南区学生宿舍(27栋);北区学生公寓(18栋)。
校内有包括学生食堂5个(第一、二、三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大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两个(大礼堂后为教工一食堂,东家属区内有教工二食堂)。
现有中南民族大学吧、中南民族大学南湖虫子论坛、第四食堂以及中南民大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地带等网络社区。
中南民族大学原创视频门户,中南民族大学月芽影像工作室官方网站月芽网、中南民族大学电视直播、高清视频客户端等。
南湖杯;共青杯;大学生艺术团专场;社团活动月;大学生第二课堂;早操晨跑签到;卓越走廊晨读;图书馆英语角、日语角;南湖园交流;五月底、六月初的跳蚤市场。
民族学博物馆、光谷美术馆、双塔楼图书馆、南书院自习室、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体育馆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参考资料
1.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2012-9 [引用日期2012-12-27] .
2.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12-27] .
3. 师资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3-08-28] .
4. 医学诺奖获得者是中南民大兼职教授 .长江商报 [引用日期2013-10-11] .
5. 专业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引用日期2013-09-21] .
6.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本馆简介 [引用日期2013-06-15] .
7. 科研机构 .中南民族 [引用日期2013-08-28] .
8.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2012-09 [引用日期2012-12-27] .
9. 现任领导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日期2012-10-29] .
词条标签:教育高校武汉民族高等教育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 部属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763954次
编辑次数:223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1-30
创建者:买优福
词条贡献榜
突出贡献者:
残轩阁主
辛勤贡献者:
言西莉莉
国色天香刘雨欣
胡夏天的味道
呓城NO1
pickstone18
skylan19920823
董潇波
yangzhemin12
该用户未命名99
sheirleo1994
10051091andy
原野古道
科大牛蛙
mg乖乖鱼
百科ROBOT
星期兔子
fujiaming51
wj3244707
吃哈哈网
展开
百科消息:
百度众测,新春欢乐送百度百科校园大使招募啦认亲拜年,百万豪礼搜出来2013年不能不知的年度热词百度知道1000万个红包免费送推广链接
2月2013年中南大学mpacc20..
太奇,中南大学mpacc指定辅导机构,规模大,通过率高,办学时间长的..
www.tjtq.net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_201..
中南民族大学附近酒店2-7折免费预订,返15%房费,到店付款,保证到..
www.zhuna.cn
1校史沿革2办学条件2.1师资力量2.2学科建设2.3院系专业2.4校图书馆2.5民族学博物馆3学术研究3.1科研成果3.2科研机构3.3学术资源4对外交流5所获荣誉6现任领导7杰出校友8校园文化8.1民大校徽8.2校训释义9校园环境
登录查看我的收藏clearclearclearclear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