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真情永远

时间:2007-08-07 20:25:13  作者: 蕙芯  热度: 1847
星期天,一大早起床,打算上午抓紧时间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下午好好看书织毛衣,这段时间太忙了。 突然接到大姨妈的电话,说大姨父过世了.我赶快去厂里向同事交待好工作,立刻赶过去。 虽然一年多以来姨父一直断断续续地住院,但上星期打电话大姨妈还说病情比较稳定,怎么就突然去了呢?许多往事浮上心头......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自己的出生讳莫如深,我一直以为外公外婆早已去逝。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父母突然说要去成都外公外婆家过年,才知道外公家解放前是地主,当地的一整条街都是他家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少爷。外公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是学国画的,犹擅画虎。我的亲外婆是个农村妇女,虽然娴淑灵巧,却没有文化。后来外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就和外婆离婚了,外婆独自带着母亲和两个舅舅生活,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大概是抑郁成疾吧,外婆才四十多岁就去逝了。外婆生前对外公的怨恨感染了母亲,加上母亲小小年纪成了孤儿,吃尽了苦头,因此对外公充满仇恨,甚至在履历上写着父母双亡。后来是大姨妈一次次写信给母亲,希望上一辈的恩怨不要延及下一代,大家身上毕竟流着相同的血液。母亲也念及当年一起玩耍的手足之情,父亲又极力从中劝解,于是便有了成都之行。我不知道当时母亲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当时什么也不懂,和幺舅、表弟妹们玩在一起,整天黏在三姨妈和小姨妈身边,对外婆没什么好恶之分,对那个称之为外公的人倒觉得很和蔼,很有气度,觉得大姨妈是世上最好的姨妈。从成都回去后,才知道母亲心里仍然没有谅解外公,她依然向我们控诉外公的罪行,让我们觉得他就是现代的陈世美,是最不负责任的父亲 ,我的亲外婆是世上最可怜的女人。我从此再没去过外公外婆家,他们的情况都是从父母和舅舅口中听说的。直到多年以后,我因事去成都,就让退休在家的母亲同去,顺便探望外婆他们(那时外公早已去逝)。经过我极力劝说母亲才答应了。那次去见到了四位姨妈,并和她们聊了很多过去的事,让我了解了很多情况,而且也理解了他们。由于外公“成份高”,解放初期他们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加上外公知识分子的清高,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吃尽了苦头。我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大少爷,一位文弱书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怎样撑起这一大家子人?在那种情况下,他哪还有能力照顾母亲?我爱我的外婆,可我也能理解外公的感情,那应该是时代的悲剧。我不知道外婆对外公是否因爱而恨?抑或皆而有之?但我相信:如果外婆生在现代,那她一定会明白: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爱。她的命运一定会是另一种结局了。他们一大家人在逆境中不离不弃、互相帮助并自强不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于是劝解母亲,让她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老一辈的恩怨,也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几天的相处,母亲终于化解了心中的仇恨,而且从外婆那里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没想到那次见面却成了她们的永别。值得欣慰的是她们终于冰释前嫌,我想她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一定是安祥平和的。而我在那次相处中得到大家的厚爱,老一辈之间的手足深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觉得他们都是些重感情,值得尊敬的长辈。而几年后,我因为一件劳务纠纷,得到了姨妈们和时任律师的二姨父的大力帮助,让我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加深了对他们的感情。 那次见面大姨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清瘦、高个、满身书卷气的老人。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每月的工资就直接寄给外婆扶养弟妹,而大姨妈和两个孩子就靠她自己的工资支撑。这需要怎样的仁心大义!他的真情付出也得到了全家的尊重。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落下了严重的肺心病。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要求照顾,从不为自己争一点利益。姨妈每每埋怨他书生气时,他总是淡然一笑。而姨妈当初欣赏的不正是他这些品质吗?姨父这一生,真的是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他一生辛苦,到老来却被病痛折磨,留给人们的是大义真情和无限怀念!天上下起霏霏细雨,相信老天也在悲悼这个高尚的灵魂。 大姨父,我有幸来送你,请你一路走好。你的真情永存我们心中,你的德行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