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的故事———献给辛亥革命90周年
●蔡常维
90年前,广州黄花岗起义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从而引发中国历史的大转折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史学家将此事件誉为“亚洲的觉醒”。黄花岗起义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所凝结的粤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情怀,矗立在全球华人的心中。
1911年4月27日(也就是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黄兴率领“先锋”(敢死队)160余人,毅然地向两广总督署发起猛烈的进攻。成败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但为了“废除专制,创造共和”,所以事虽不成,还要去做。意料之外的是志士们就义时的从容与慷慨,这些人大部分是青年学生,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和那纷飞的血肉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杀死管带金振邦,放火焚烧督署,攻袭水师行台等处,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孤军作战,坚持一昼夜而失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壮烈牺牲。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围绕着处理烈士的善后事宜,还有一个长长的悲壮尾声,黄花的故事被演绎到了极致。
故事一开始就道出“黄花”的由来。当时,最牵人心魄的是几十具烈士遗体暴于光天化日之下。番禺籍同盟会员潘达微先生东奔西走,终于在广仁善堂的徐树堂协助下,将收殓到的烈士遗骸72具,营葬于沙河的“红花岗”,让烈士得以安息,这就是今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后经核实为86人,但不再更改提法。潘先生认为“红花”较软弱,而黄菊傲视风霜,代表志士的高风亮节,注入敢把天地闹个翻覆的战斗之美。
故事讴歌了孙中山“推波助澜”的功绩。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起义前孙到美洲向华侨募款)注视着黄花岗前发生的一切,高度评价义军“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有”,“其影响世界各国非常大”。1924年5月2日,他在岭南大学举行的黄花岗烈士纪念会上,激情演讲,号召以烈士的理想火花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征程,以烈士的人格力量升华全体国民的精神境界。于是,从1911年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异彩纷呈的活剧……并最终导致一个新的共和国的诞生。
故事诉说了黄兴题写“碧血黄花”的真意。经历过盟誓、呐喊、冲杀、负伤的主将黄兴,深切体会到用自己的热血谱写“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理想之歌而牺牲的同伴是真的猛士,情不自禁地用左手(战斗中打断右手两指)为烈士挥毫写下一联语:“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如今,在这对联匾下,人们在投去熟稔的一瞥的同时,定然会想到那位操湖南口音的伟人所朗诵的“战地黄花”的最新锐的诗情画意。此刻,我还似乎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叮咛:人们呵,请珍惜今天的春光秋色!
故事记录了人民给烈士的奖赏。广州社会各界不惜付出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投入建造“黄花岗烈士陵园”。1918年始建,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上镌孙中山所题“浩气长存”四个鎏金大字;墓道宽阔,两旁苍松翠柏,秀色缤纷;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并绕以铁链栏杆;墓后是纪功坊,上刻章太炎题写的 “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12个篆字。1929年,冒死殓葬七十二烈士的潘达微病逝香港,遗体归葬陵园。1932年,补书的烈士碑,立于烈士墓左侧。1936年,位于陵园中轴的主干道修成,并树立了大牌坊。至此,修陵16年,这座被称为近代中国的“第一陵园”有了今天的格局、规模。只有懂得授给自己的烈士最高奖赏的人民才是有力量的。
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海外赤子新的心愿。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黄花陵建设,筑起了围墙,拓展打扮,变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维修。1986年被评为 “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黄花浩气”。港澳回归后,海外侨胞和台胞更加崇尚孙中山的复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治国方略”和为此而牺牲的英雄,把凭吊黄花陵先烈当作“声讨台独,期盼统一”的一种警示和怀念,使黄花的故事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又有了一个崭新的情节。
百年华夏,风雷相激,多少仁人志士联袂而起,前仆后继,决战黑暗、奴役和愚昧,终于使山河变色,换了人间。在这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大变革中, “济世经邦”、“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南粤儿女,总是率先站出了自己的敢于承担革故鼎新的天下之重的主将和领袖,献出了自己的最忠贞也最勇猛的战士: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凯、朱执信、叶挺、叶剑英、谢晋元、周文雍、陈铁军……哪一个不是暗夜里的星座,哪一个不是风雨中的旗手!他们同全国各方仁人志士组成了一个个光芒四射的方阵,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广州人称黄花陵是“红棉树下永不消失的风景”,景中,迎风怒放的菊花格外引人注目。“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菊花》诗)。黄花傲霜,贵在顽强。风雨中,征途上,不畏强暴,不惧失败,排难争先,不被幻想空想所欺。在救国立国之初,它使星火燃成燎原之势,展现开创性的风采;在建国强国之时,它使细流汇成江河之涛,显示“攻坚”的威力!
在历史的曲折前进中,彪炳史册的故事很多,但亲自设计并主演带有“首创 ”意义的孙中山的“黄花的故事”,以及后来的毛泽东的“秋收的故事”、邓小平的《春天的故事》和江泽民的“回归的故事”,却成为中国革命史诗中的经典篇章,缤纷着神州的屏幕……
菊花装饰了黄花陵的美丽,而黄花的故事使英雄的广州更显精彩!
(解放军报 2001年10月08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