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100字>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

2023-09-01 10:18:29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随想作文100字(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1

4月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早上,我跟爸爸回乡下拜祭祖先。

路上,下起了绵绵小雨,真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过了一会儿,虽然雨停了,但就是路上还就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庄稼给雨水冲刷得绿油油的,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开始拜祭祖先。晚饭后,我们就准备踏上回家的归程。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度过了有好处的`一天。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2

今天是清明节,天气阴沉灰暗,还不时飘着蒙蒙细雨,空气中仿佛充满了忧郁和思念,给人们追思亲人的情怀平添了几许哀愁,我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和爸爸早早来到老爷爷到墓前,放置了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的思念和祝福。我在心里默默的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着。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3

今天,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老家来扫墓,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所以要去扫墓。

扫墓有好多规矩啊,要往上插香,烧纸钱。好多,看得我都蒙啦。我们扫墓的那里有好多的小麦苗,我们走的时候不要踩到他们。

后来回到家中,吃完了饭,我们就回家去啦,这就是我们的清明节。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4

今天是4月4号清明节,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怀念自己过世的亲人,为他们寄去一片哀思,或者去踏青。

有一年,过清明节的时候,爸爸5点就叫醒我,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回到了老家。下了车,我们摆好贡品,烧纸钱,摆水果和食品,祭拜,然后修理墓地,拔杂草。这是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通过这次过清明节,我知道了现在要更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5

4月4日清明节到了,窗外阳光明媚。前一天晚上爸爸把食物准备好了,到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就出发了,在车里我看着那些食物觉得它们很好吃,希望快点到那。到了之后,爸爸把食物放在坟墓前。把鞭炮放好了之后,开始放鞭炮了,我看着那些鞭炮一闪一闪的,真美丽,放完了,我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一直到肚子大的像个西瓜一样。

回家的时候在路上我看见许多人都在祭拜亲人。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6

今天是清明节,我、爸爸、妈妈和弟弟回老家祭祖。我们乘着大姨夫的车,大姨夫把我们送回了老家。不一会儿就到了,在路上我看到了一年一季的油菜花,油菜花香气扑鼻。引来了蜜蜂弟弟和蝴蝶姐姐,蜜蜂弟弟采花蜜,蝴蝶姐姐采花粉。

吃完午饭,我和妈妈一起去后山,后山的油菜花比路上的油菜花多得多。那里的蜜蜂弟弟和蝴蝶姐姐都是好朋友。

他们还在那里捉迷藏呢!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7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前天听张老师说:“后天就是清明节了,所以星期五不上课,放假三天!”我一听说这事,眼睛就放出耀眼的光芒!太好啦!

一想到清明节我就想到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祭扫死去的先辈,还可以到郊外去踏青,如果天气好的话还可以放风筝……

其实,清明节是一个既欢乐又悲伤的节日,所以在这里我要祝愿大家的爸爸妈妈长生不老、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8

今天阳光明媚,他们去上坟,我说他们去哪儿。妈妈没有理我,我问爸爸,爸爸说他们去上坟。我想跟小朋友一起玩,但他们都不在家。爸爸又没有准备好上坟用的东西。我于是决定去公园玩。我们来到公园,那里人山人海车像川流不息似的在比赛。真快啊。

我来到公园看到有许多人在买东西何买东西。真热闹啊。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9

今年的清明节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灿烂,春光明媚,与去年的清明节不同。

然而在清明节人们都希望下点小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更能体现人们渴望下雨的心情。

我喜欢清明节,因为清明节是给失去的亲人或朋友扫墓。它更能表现我们对失去的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清明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对死者的崇高敬意,所以我喜欢清明节。

清明随想作文100字10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一天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妈妈给我讲了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我听到以后,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生活在这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所以,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安息,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们!

本文来源:https://m.enjoybar.com/newarticle/52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