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200字> 环境日作文200字

环境日作文200字

2023-08-29 10:03:57

环境日作文范文200字(精选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日作文范文2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环境日作文200字1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景象:道路上,垃圾四处丢;河流中,废水天天见;空气中,各种“黑龙”肆意排放,臭气熏天…给我们的生活了带来重大的伤害!树木砍光了,只要暴雨来临,水和泥沙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黑龙”污染蓝天,使人无法正常呼吸;河中废水有人喝了,就引发了水中毒……难道这些不引人深思吗?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人们随手丢垃圾时,在人们向河里倾倒废水时,有多少人能想到他们毁灭了自己没有?

所以,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控制好自己,不乱扔垃圾,就能少一份污染;多种一棵树,多一份绿色;多安装一台废水过滤机,多一份洁净健康;少排放废气,还我们一个湛蓝的天空……让我们的家园干干净净!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环境日作文200字2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森林里和好朋友玩耍,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就看见伐木工人浩浩荡荡地走进森林,对小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砍伐。不一会儿,许多树都倒下了。我和好朋友看到这惨目忍睹的场面,泪水不禁从我们的眼里流了出来。

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他们把树运到其他的地方,截成一段一段的',加工后做成木筷、家具……几年过去了,这片绿洲渐渐地成为了荒芜人烟的沙漠。这里不再有放声歌唱的小鸟,不再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就连在这里居住的村民也搬走了。以前拥有的一切美好的景色都化为乌有了。

再说说人人都恨的日本吧!日本是用木材量最大的国家,但从不砍伐自己国家的树木,都是从外国进口木材,日本是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世界上最大的。将有污染的工程全放到国外生产,我们可能会骂日本人,但是这恰恰证明了日本国家重视环境保护。

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爱护自己的国家,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境日作文200字3

海洋世界是那么多姿多彩,让人看了如入一幅“画卷”一般。

海葵、海螺、珊瑚、海星、小丑鱼,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海洋生物,绘成了一个奇妙而美丽的“梦境”。

海葵那柔软的触手随着海水的流动而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显得十分自然,像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还有那美丽的珊瑚,颜色各异,有:红的、蓝的、紫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小鱼儿在水中嬉戏,小丑鱼躲藏在海葵中,不知是在与天敌还是同胞玩捉迷藏;海马像一位正在受军训的战士,挺着身子,像是在巡逻,卫着海洋世界的安全。还有一只只蘑菇似的水母,成群结队的在海洋中遨游着。

海洋世界—一幅令人着迷的画卷啊!真是“人在画中游”呀!

环境日作文200字4

3月22日是世界环境日,我打开电视机想看看有关“世界环境日”的知识。

只见中央一台的左下角写着“世界环境日”。开始电视里播放着中国、英国、美国、新西兰……许多国家美丽的景色:嫩绿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花朵,清澈见底的溪流向湛蓝的大海奔去……,接下来是主要以海洋生物的环境来提醒我们人类。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是蓝鲸百分之九十九都被人类捕杀了,因为鲸鱼的脂肪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用处,所以人们才这样大量地捕杀鲸鱼。我想:“难道人类就这样看着一只只庞然大物这样死去吗?仅仅一张2—3公里的鱼网就足以网到上千的海洋生物,有时甚至上万条。人们可能现在还不知道,海洋给我们人类的东西是有限的。

我想:人类在海洋里种下了一个恶果,现在,它已经发芽了,等到它开花、结果,那个时候连我们自己也无法挽救了。造成这一切的是人类,能使大自然和以前一样美丽或更加美丽的还是人类自己。

环境日作文200字5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她。地球受到了破坏,我们又怎样能袖手旁观呢就说我家西边的小河吧!以前,这条小河清澈见底,有很多小鱼小虾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着,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小河里充满了生机。那时我很喜欢到那里玩。此刻,由于大城市的工地随意的排放污水,还有人们不断的乱扔垃圾。那条生机勃勃的小河不见了,变成了一条臭烘烘的污河,我再也不喜欢那里了!

如今,许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盘中的美食。如果没有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异常无趣。早晨起来,不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清脆的叫声,那多不好啊!

片片森林变成了座座工厂。草地变成了荒原,美丽的草原变成了沙漠。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造成的。

人类要靠环境生存,环境要靠人类保护。难道人类还要等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刻才醒悟吗我呼吁:保护环境!大家一齐行动吧。

本文来源:https://m.enjoybar.com/newarticle/52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