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自天子至庶人,孝无终始无先后。君若慎终而追远,民化其德自归厚。欲民化其德皆归敦厚者,作为下民表率之君者,必先以身垂范,躬行仁孝之道。唯有如斯,上行下效,推崇仁孝,方可移风易俗,教化一方矣。那么,如何方能使民德归厚呢?举: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谨也;诚也。真心之谓,未有不诚而能谨者,故其字从真。《小雅》:“慎尔优游,予慎无罪。”终,絿丝也。按:“絿”字恐误,疑为“糸集”字之讹,取其
君子修身必郑重,戒慎恐惧以固学。正心崇德主忠信,迁善改过而自新。若论人生之天然德性,本直质而无伪。第以前识导情,浮华诱志,故致本丧而质渝。欲使人返本还质,故孔氏贵亲仁一法。究竟该如何亲仁师而取善友,以正心诚意修身,乃至格物致知、明明德乎(!)?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章以“君子”贯穿始终,强调君子之学,固以“重”为本体而希贤希圣,以“威
若人好贤而易色,孝亲必能竭其力,事君必能致其亲,交友必能诚其信。为人若欲敦伦务本,须从尚德好贤始。自古名师出高足,是故华严会上的善财童子受教参学,遍历百城烟水,广参五十三员善知识,以彼贤德而淘汰自己的习气毛病。适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之际,应如何尚德好贤而移易好色之心呢?举:(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前507—?),姓
入则孝而出则悌,行必谨而言必信。处众泛爱必亲仁,行有余力以学文。中国古代特为重视对孩子后天的教育与培养,自周朝始则提倡胎教。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先就以声律启蒙孩子呼爷唤娘。五六岁时,则送入大学读书,习“洒、扫、应、对”之科仪,俾其自幼知为仁做人的礼仪。今日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娇宠,忽视了对孩子幼年的教习礼仪。看孔子对小生后学又是如何教习的呢?举:(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率性修道顺天命,立教育物致中和。敬事而信亦节爱,使民以时歌哩啰。儒家一再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明明德,必先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欲亲民,必先明明德;欲止于至善,必先依大学八条目而务本修身。是故曾子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
反求诸己省吾身,为人谋事必尽忠。择朋交友信为首,传授学习继家风。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写对子、贴春联。大院门额“省吾居”,主房门额“省吾堂”。顾名思义,由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而来,意味深长。曾子是究竟如何三省其身的呢?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公元前505—435)与有子,在《论语》中皆被后人尊称为“子”。名参(音森
和言悦色真君子,巧言令色伪善人。仁即佛心绝言色,莫唤言色作里仁。职场上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最为风靡时下,口讷若愚者常吃哑巴亏,一肚子苦水无处诉说!不过呢,吃得眼前亏,方享后来福。那么吃不起眼前亏的人吧,不妨读一读《战国策》,学一学善巧方便语,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嘛。山中隐士、禅窟巨狮,最宜发挥“沉默”一着子。参禅沉默易发妙悟,读书沉默易感心得。然人生世间,又不能不说话,除非自己是个哑巴。往往
孝弟原是为人本,君子务本道自生。天下何人无父兄?孝父敬兄保太平!当下社会,单亲子女较多,父母习惯于溺爱娇宠其子女。爱子娇女悉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夹在中间的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往往是一碗水端不平。对“孝老”概念抛之于脑后,对“弟小”却是重如泰山。岂不知这样不但会使自己有憾于未能尽“孝老”的责任与义务,亦会将其爱子娇女会葬送于狼窝虎口。因其自身在子女面前未能垂范“孝老”榜样
希圣希贤方谓学,必以时而渐习之。有朋远来同其乐,不知不愠真君子。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依稀仿佛道出了“勤学”的至关重要。是故一部《论语》20篇,则以“学而时习之”启首开章,突显仲尼较为重视为人的后天学习,可谓“天才出于勤奋”。且看他夫子如何说呢?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欲读懂夫子的这段起首语
幼未读书不知儒,成童学佛又悲秋。时光不忍空闲度,灯下凝神任笔游。《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及门弟子的哲学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辑录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其与《中庸》、《大学》、《孟子》,合订为“儒学四书”。自从西汉董仲舒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儒学占据了
【好好是一位朋友的外孙女,这是她的网课作文。虽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写来却十分认真,充满真挚的感情,从一个十三岁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疫情武汉。从文中可以看出,好好十分坚强,她的父母等长辈为她作出了榜样,但孩子的内心想必会有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抚慰。愿我们的孩子今后不再经受这样惨烈的疫情悲剧!——黄忠晶于2020-3-2】令我们无限憧憬、无比期待的2020春节被险恶的疫情撕
疫情以来,心里总有些什么东西堵着,今天终于是想要写一点什么了。今天已是三月。三月一日,多好!一个新的月份开始,似乎总带有一点特别的希望。尤其今年的二月,哪怕是四年才一遇的闰二月,却因新冠肺的原因,在人们的心里滋生了许多诸如压抑、沉闷、哀伤、悲痛、焦灼不安等等负面的情绪,所以对这个二月的告别,我们的内心就更愿意多一些决绝;对三月的来临,就更多一些期盼和向往。但无论你的情绪如何,日子,总是会如约的到来
一本《红楼梦》写的是整个清王朝的衰亡史,在有脂砚斋批语的《红》本中,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里面说的很清楚。实际上,贾府的几代祖辈就是指清王朝的几个皇帝,书中这样写道: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位(脂砚斋批语“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下次子袭
老舍著话剧《茶馆》堪比《红楼梦》。作品中,社会各阶层的场景面面俱到。剧中没有一句闲言,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社会现实的写照;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场景;每一句话都是一段历史或社会事件,都值得研究和推敲。甚至,每一段台词都可以写出一个故事来;剧中很多话“笔到而意犹未尽”,有些事情作者可能都没想那么多,但是读者却能读出比作者写出的更多的内容来。比如:该剧在结尾的时候,茶馆老板和常四
2018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来到的前一天,我和许多朋友一样,在手机信息中先后收到了许峰为纪念母亲节、父亲节所创作的两首新诗《咏鸟》和《咏昆仑山》,接着看到的就是朋友圈对这两首诗的疯狂转发与点赞。最近,又传来消息:由中国散文网、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等六家文学艺术界学会和新闻媒体主办的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评选于近日揭晓,许峰诗作《咏雪》获二等奖。与此同时,许峰纪念母亲节的诗《咏鸟》以及另一首诗《咏
最近,许峰诗歌创作似乎到了痴癫的地步,有时一天发几首诗歌过来让我品鉴。面对如此诗痴,我在心里暗暗说:现在的许峰,简直就成了诗癫一枚矣!有位颇通律诗要旨的晚辈读了许峰的诗后在我微信里留言:“虽能显品质,但于韵未工”。我给他的回复是:“良驹本有道,野马却无缰”。哎嘿,你还别说,许峰的诗,除了平仄之外,立意、语言、韵脚还真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也不乏人生感悟至深与艺术表现臻美的绝美好诗,所以我谓他是诗坛的
王熙凤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从黛玉眼睛里出场的,她的出场很有气势,别具一格。在贾府老祖宗面前一个个都显得小心翼翼,可偏偏这个王熙凤人没到笑声就来了,是谁这么没规矩?结果老祖宗还笑着介绍她是凤辣子。就这一个出场,体现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也交代了她靠老祖宗贾母对她的器重。接下来几个细节反过来又描述了王熙凤在老祖宗面前见风使舵的真功夫,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这么一个高情商的政治高手。在秦可卿病重时凤姐探完病出来曹
读巫伯年的诗歌,让我喜出望外。当我接受编辑这部诗集的时候,我请孙山、何华两人看稿,并提出要站在老年人的立场来读这部诗集。他们一位是搞文学评论的,一位是诗人。我说这番话,是怕他们对这部诗集产生不屑的情绪。当然,首先亦源于我对这本诗集的初浅认识。经过几番遴选,《向往》如净身出浴的闺秀,轻盈地走进我的书房。在这个周末的炎热夜晚,我捧读诗作,与巫老就有了这番在精神层面上的碰撞与对接,亦窥见了巫伯年老先生的
一篇短小精悍的检讨书《尚书》中存有秦穆公所作的《秦誓》一篇,是对其刚愎自用令秦师长途袭郑而致全军覆没所作的一个检讨。全文七个自然段,共计248个字,言简意骇,真挚感人,寓意深刻,可谓短小精悍不可多得。他首先对臣属们说:“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即说我要把最重要的话告诉你们。然后引用一句古人之言说:“民讫自若,是多盘”。意思是说人们总是希望自作主张为所欲为,所以多有灾祸。以此直言战役的失败是由其自身轻率
西门庆继承父业在县前街开生药铺,也算是一个殷实之家,但他不安于现状,并很有经济头脑,善于交际,且广与官员接触,又干起了官吏债的勾当,商人与官员勾结,狐假虎威,很多人惧怕他,自我感觉很好。苦于资金不足,商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没有想到隔壁富家子弟花子虚的老婆对他有意。深知花家富有的西门庆便投怀送抱,奸夫淫妇一拍即合。两人合谋对花子虚采用冷暴力,花子虚因一场官司,失去银子又丢了老婆,病气交加,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