乇言(山格五集)李维加著1、抛碇山中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的山又是一个特殊的“居所”,为那些离世绝俗的高德之士的栖身之所。从古迄今,越数千年从未断绝,以至形成一种特异的生活方式:隐居;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隐逸文化。隐逸文化又称山林文化,林泉文化。分析表明,那远离世俗的隐逸意识,表面上看来应该是与现实生活最少关系的一种意识,却正成为现实的支配意识,领导意识,而与现实有着最为深切的关系,一种结构性的内在关
乇言(山格四集)李维加著1、圣火升起在南岳入学是习道,讲学是传道。道义神圣,传道习道,必得在一方“净土”中进行,喧嚣污秽的地方是万万不行的。商周的学校称为辟雍、泮宫,设在郊外三面或四面环水的人造岛上;后世的太学、府学、州学,高墙为隔,园林布置。从唐宋开始,人们发现,为学的最佳之地,在山中。而蜂起办书院,请儒学宗师前往讲学,传道授业,济世兴国,维系道统,号召人心。宋初四大书院,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乇言(山格三集)李维加著1、教义本部山,因其非人力所能达成的绝世高拔,顶天立地,连接地天,理所当然成为儒道仙佛诸教,立教兴教、修炼神性的场所和基地。人间的权力集中在京城,宇宙的神性却布在山中。这样,从京城到诸山,幅射——连接成车轮状,形成一个整体,便成为传统中华人群统一体的内在骨架性领导力量,领导人心,规整人行,将漫布于广大地域中的无数自然家庭、自然人收束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再也无法分开,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变的。现在有很多的电影都在预测以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怎样,可能是世界末日,也可能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仅仅都只是预测,真正的世界是未知的,是不知道的。现在的科技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等也日益成熟起来。或许我们正巧赶上了科技的大变革时期。如何在这个正在变革的世界上生存?因为科技的发展,机器抢据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饭碗,全球的失业率明显上升,很多本科毕
乇言(山格二集)李维加著1、洞天福地道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仙境。仙境在哪里?曰:在天上,在海上,在山中。天上是无由到达的,只有借助于“天梯”,而天梯就是那高耸入云端的山峰;海上并非指海面即水上,同样也是指位在海中的仙山,当年秦始皇、汉武帝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要找到那海中飘缈的三座仙山,它们是:蓬莱、方丈、瀛洲。所以归结起来,其实还是一个:仙境就在山中。后世道教徒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再也不学秦皇汉武的
乇言(山格一集)李维加著1、天柱不周山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自然”为魂寄:以自然的发生为起点,又以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合一(天人合一)为主旨,这在中华文化创始初期,洪荒远古的“神话期”,就已奠立牢不可破的根基。正同那巍巍天柱一样,立地顶天,上擎苍穹,不可移易。厚重的大地,邈远的星空。“天地生人”——那作为人的终极造化之父的深湛苍天,是怎么样高高悬悬于上面的?中华初民,以最自然的思维方式给予最
乇言(天格九集)李维加著1、感谢祖先逝者如水,昼夜不息,五千年中国文明史,转眼成为过去。回首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大系统,我们绝对该承认,它是极其了不得的,极为出色,极为优秀,几乎给予任何赞美之辞都不过分。是它,引导生活在欧亚大陆最东端中华大地上的居民们,五千年一系,中途更不改道,从远古走到现代。尽管其间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磨难,却到底走过来了,未曾中绝。这证明,产生于此一地域的
乇言(天格八集)李维加著1、路已走到尽头,再走只有复古儒雅的文化环境,犹如温和的气候一样,在暖风的吹拂中,人变得温和平静,最后昏昏欲睡了。巨大的地域温差,使得来自北方的寒潮,如铺天盖地的洪水一般,奔泻南下,很快便覆盖笼罩全部中华大地。寒潮与温暖相遇,自然有一番激荡,而成雪成雨成雾成霜。激荡过后,寒暖交融,混和成一种不寒不暖的气温,温突突的,犹如在暖瓶里放了几天的开水。这便是金、元文化。他们最后的命
乇言(天格七集)李维加著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汉末直迄晋宋,这三百年间,从文化性格上说,可以统一称为“魏晋风度”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人心迷乱的乱世时代。这意味着,加在一向以道义自任的士人身上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他们将承受更多的苦难,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上,是以柔弱的文化抗衡暴戾多变的政治军事强权,尽最大可能使强权纳入文化规范之中,从而多少收束一下强权的野蛮力量,使社会少受一些震荡和破坏;对下,
乇言(天格六集)李维加著1、道统与治统,教权与治权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三级组合结构:在上为君,在下为民,在君民之间,是士。君与士,更经常地结合为一体,为“治人者”,民为“治于人”的劳力者。但是,同为治人者的君与士,在其治人的权力结构中,二者所占的地位又是不同的。大凡一个政权,一般都必备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其实际行使权力的权力机构系统,其二是该权力系统如何行使权力所依据的规则、原则、乃至道理(主义)。前
乇言(天格五集)李维加著1、刑法源流传统中国所谓法,主要是刑法,是用以惩罚犯罪、治理民众的。文化将这样的法,同礼一样,将其形而上根源和依据追溯到“天”那里去。所谓承天意而听讼,代天运刑。故此,在文化立定的“理想社会”中——所谓“五帝时代”,据传就有了具体的刑律,只不过那时人人为善,少有触法,偶有犯事,象征用运刑以示惩戒也就够了。商周社会,为贵族等级制社会,贵族是统治者,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者。刑法作
乇言(天格四集)李维加著1、礼、法二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法系,厘然分作两个部分,一部为“道德法”,在上古,是专门对贵族阶级的立法,后来并浸入下层社会,在相当的程度上转化为民众的习俗,它就是“礼”。一部为“刑法”,在上古是专门针对下层民众的秘密立法,后来普及到全社会,成为面向除皇上之外所有人的国家统一法典。2、礼是政治制度中国远古初民社会的习惯法,早已淹灭无闻,至春秋时代,连博闻的孔子也不能具道夏商了。
乇言(天格三集)李维加著1、空间向度转化为时间向度中国传统文化,既为合天人为一体的文化分类学体系,其文化的中心指向为“行”:要以天行统摄人行,要求人行合于天行,以此整合群体行为,达致最大和谐;则,人行如何才能合于天行,成为接下来,文化最为关注的核心课题。为此,空间向度的分类学,只有借助于时间向度的运行学,才得以完全贯彻,最后实现。这意味着,文化在展开自身的过程中,务必将共时的模态逻辑转化为历时的行
可能大凡有些才能的人性格上都是有些缺陷的吧,或执拗,执拗的过分,或浪漫,浪漫的无底线,或极端,极端的有些可怕,或多情,多情的有些轻浮。所以凡高割下自己的耳朵献给美丽的女孩希望能获取芳心,所以普希金和情敌面对面站好用生死抉择来捍卫爱情,所以古龙先生风流一生,所以金震霖做了林徽因的邻居,终生未娶一直到死。这算是伟大的爱情吗?被众人所知的大多是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之间的故事,有人津津乐道,有人不免惋惜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变的。现在有很多的电影都在预测以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怎样,可能是世界末日,也可能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仅仅都只是预测,真正的世界是未知的,是不知道的。但是,逃脱不掉的,就是变。现在的科技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等也日益成熟起来。或许我们正巧赶上了科技的大革命时期。在这个变化无规律的地球上,正确的心理是生存的防护罩。那什么是正确的心理?就我个人而言
随想冬至过去了,说好的暖冬并没有多么温暖,北风夹着雪花经常光顾大地,阴翳的云层眉头紧闭,巨大的沉默笼罩耳边,周遭喧嚣好似不言不语,一点也没有走进我的耳朵里。车站挤满了打工的人,大大小小的行李凑满了候车室,像是归人焦急的内心,全是回家的念头那般凌乱。每年中国大批打工的人流如潮水时涌时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波澜壮阔的人海,千百年中国大地上未有的奇观,这要是搁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早都疯了,如今金钱才是真正
乇言(天格二集)李维加著1、中国哲学的性格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最高信仰之主,以为在有形天穹的背后,存在着无形的“天道”,决定着世界万物的运行法则。那么这所谓天道是什么?其实,就是“天行”。它成为“人行”的最高取法之道。人行只有合辙于天行,才合于宇宙世界的自然本性,才合于生命的本性——生命本身原就是天道造化的产物。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是一种指向“行”的行本位哲学,而不同于西方文化
乇言(天格一集)李维加著小序:乇,读音zhè,草叶也。草叶细小而普遍,杂乱却内成系统,植物赖以提供营养维持生长。期愿吾言亦如是,依巨树吐三枝两枝新叶,为生命加一焰半焰生机。诗曰:“玉树三千丈,交柯百万重。苍然无限里,乂乂著天根。”是吾之幸。1、神与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系统,是人与自然相分别、相贯通的一个意识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天”居于核心地位,正如同人的“头”对于人来说居于核心地位一样,都具有
老师老师姓王名益龄,比家父大三岁,名副其实的“师如父”的年龄。依笔者的理解,老师首先要老,年龄要大,否则,难以称老;其次,要能为人师,在学业、为人等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故此,第一次见面,直接就对王以“老师”称呼,很顺溜,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唉,不不。咱们是同事。”王老师很客气,“以后咱们就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了。咱们是臭味相投。”王老师很乐观,也很幽默。关于“老师”的称呼问题,后来他多次给笔者纠
最近,在搜狐网站文化版块里,有幸拜读了清华大学教授戴锦华的访谈录。作为从事电影、大众传媒的资深研究和评论人士,戴教授对目前中国市场“没有足够有力的内容来填充巨大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忧心忡忡,尤其是对2015年上半年整个电影市场空洞的几乎到了令人绝望的程度深感痛心。笔者认为戴教授大可不必如此烦恼揪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和理由,当人们同时闻到香味和臭味时,一定要分清你所处的环境,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