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物的子女一出生,就有了独特的、高级的圈子,但是这些圈子都是父辈为他们营造的。一些人受父母的影响,一生就在这样的圈子中生活,即使有高于父母的成就,大多也脱离不了父母原来构建的圈子结构。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仍然有一些不喜欢父母构建的圈子的人,他们宁愿跳出舒适圈,从小人物做起,慢慢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圈、生长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万里的孙女万宝宝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这个本该是又红又专形象
还是让老侯告诉你吧,只要你有心向学,什么地方都可以叫大学,比如,一家旧书店,一本书,一个码头。我从美国人埃里克·霍弗的经历中,得出这个结论。对于霍弗,我敬佩有加。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什么奇迹?他为自己制造了一顶新帽子——码头工人哲学家。这帽子,只有他一个人戴,才合适。其他人,戴不起。这人跟老侯一样,也是苦出身。双亲是从德国移民美国的犹太人,父亲是木匠。七岁时,霍弗的眼睛,莫名其妙地瞎了,因此没有受过
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点盈余,那么就算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