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二天,高林醒来。幽亮的光透过拉起的窗帘缝隙渗进了小屋。高林意识到又该起床了。昨夜十二点多睡去,这似乎已成为惯例。他将闹钟定到早上八点,因为是周日。窗外的光有些晃眼。他还能意识到桌子上的闹钟还没有响过,但也不会等多久了。哪怕是一分钟,他也不愿睁开双眼,也要懒在床上,也要在半睡半醒中小心堤防着闹钟,
八高林也开始上网聊天了。大学四年,高林对这种网上聊天不屑一顾。看到自己的室友整晚上的聊,早晨回来睡觉时两眼肿得像是电灯泡,他更是觉得不可理喻。然而生活又一次开了他的玩笑,他现在正在干他以前认为“不可理喻”的事。高林还煞有介事的为自己取名“寒夜灯火”。寒夜灯火喜欢夜间上网。夜色给人以沉静,给人以掩护。
七高林正为如何打发这一天的光阴而发愁,突然收到大学好友张阳的短信。张阳和他从事的工作相似,单位更靠北些。张问他有没有空,今天可以一起玩。高林像一个溺水的人,一下子抓到绳子的一头,立即答应。高林坐在公交车上,又一次感到了北京之大。自己住的地方已是北五环开外了,公交车又意气风发地向西向北开了近一个小时。
六高林的工作很单调,有时会很忙,但也只是单调的忙碌。有时高林也会想,是不是这种生活使得他对彭敏如此迷恋?也许爱情最初就是产生于孤独与单调的生活。这种想法如蜻蜓点水,在高林的脑中没作停留。多一个女人就是多一件事,他可以在工作之余发一发短信,打一打电话,显得生活不是那么单调无聊。其实使生活变得不那么无聊
五晚上,高林拿起日记本,开始写东西。高林从初中便开始写日记。日记成了永远陪伴他的知心朋友。写日记之初,他只记一些锁碎的小事,后来发展成凡是他想诉诸文字的东西,都写成了日记。写日记是对大脑思维的整理和深化。虽然过去像是一场梦,但日记至少记高林觉得并不是那么虚无。有时日记会将过去的日子清晰的展示出来。他
四掐指一算,高林来北京已两个月了。北京此时已不再向刚来时那样酷暑难耐,而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他现在已经不爬山了,白天正变得越来越短,吃过晚饭去爬山,下山时要摸黑。昨天母亲打来电话,说要给她介绍一个女朋友,在北京,问他想不想见一见。高林同意了。因为生活的确很无聊。母亲把彭敏的手机号给他,说你们在北京见
三日子过得很快,也很平淡。夏天的天很长,高林喜欢晚饭后爬旁边的小山。山并不高,有一条小路通向山顶。在山顶,高林可以眺望暮霭深处巨大的京城。在高处,城市的轰鸣听得特别真切。这是这个巨大的城市所能发出的生命之音。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海,人在它面前像是一个泡沫,渺小而飘忽不定。但家里人向高林谈到自己时,总会
二高林很小的时候来过一次北京,那是去到天安门。他模糊地记着天安门的城楼和飘扬的红旗。他的记忆太过模糊以至于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来过。现在,他孤身一人从北京西站下了车,随着涌动的人流往外走。他觉得自己身轻如一片柳叶,被强劲的风吹走,随汹涌的浪起伏,竟没有一点抗拒的力量,以至于连抗拒的念头都没有。眼前这黑
一高林是一个从小地方来的人,确切的说,他来自一个小乡村。他要去个很大的地方,北京。他去那里工作,但他更觉得是去谋生。他只知道北京很大,人很多。城市让他感到陌生,未来则是一片迷茫。这种感觉是自然而然的,每个人都不敢确定自己在未来会遇到什么。高林想起小时候喜欢走的那条长满白杨树的乡村小路,他可以确定自己
有了女朋友,日记竟荒疏了不少。也许日记就是我孤单生活中的女友。也许一个人只有在只有属于一个人的孤独生活中才能从容地思考,思考世界,思考生活。这些从容的思考也许就是对生活意义层面上的寄托(活着是在干什么),是延续一个人生命的精神上的粮食。这种粮食与延续肉体生命的粮食稍有不同,有时停下来便会轻轻得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