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七十七)——摘自2014年第六期《炎黄春秋》由人治和法治的区别,谈“政体是能否实现法治的关键”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两者是对立的、排斥的。最简单地说,人治就是权高于法,法服从人;法治就是法高于权,人服从法。要实现法治,就必须对人的权力加以约束和制衡,使其服从法的意志。这种旨在排斥人治、实现法治的权力约束和制衡必须是体制性的、根本性的。就一国制度而言,最根本的依靠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七十四)——摘自2014年第三期《炎黄春秋》建设自由社会的法治国所谓自由社会的法治国,是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至上为本。不只是建立法治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应当是现代民主的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法治国家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公民社会基础上,形成国家与公民社会互控互动的关系。社会(人民)不自由,国家不可能是民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七十三)——摘自2014年第二期《炎黄春秋》(毛泽东)全盘接受苏联经验制定中国的知识分子政策毛泽东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看法凝练地表现在1949年2月5日同米高扬的谈话中。......城市工作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工作的复杂性,紧迫地提到了中共面前。对这样一个群体的认识决定了中共的政策。中共的认识是什么呢?毛泽东向米高扬阐述的看法是:“外国资本使中国知识分子变坏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许多代表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七十二)——摘自2014年第一期《炎黄春秋》解放什么思想?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首先要尊重公民的话语权。限制了话语权,也就限制了思想;放开了话语权,也就解放了对思想的限制。......没有多种意见的表达,就没有借鉴,谈何解放思想?......第二,要大胆突破人为的理论禁区。理论的突破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的特权,而是包括政治家、各级官员在内的全国人民,谁都可以
吴邦国委员长:您好!听说要修“宪法”,作为一个退休职工也想提点儿个人建议。先从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条开始吧。一、阶级和阶级矛盾是客观存在,只要有广泛的民主和科学的法治,就能保证各个阶级大体和谐相处,人为地规定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在“保先活动”中的学习笔记(附:关于修改党的“总纲”的建议草稿)以下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就其中的一个讨论题而作的学习笔记,并附上“关于修改党的‘总纲’的建议草稿”:如何理解党章的总纲中关于“三个代表”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实质”?这里的要点是“前进方向”四个字,意思是
总结历史,才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口号是针对过去很多不科学的理论和不科学的做法提出来的,如果不反思历史错误,不总结过去的沉痛教训,对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讲,就不容易深刻理解这个口号的划时代的革命意义,落实起来就不会那么自觉,全面落实就会更加困难。“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来
赵仲玉先生史料赵宝璧,字仲玉,陕西省泾阳县后旨头中村人,生于1905年(农历甲辰年腊月23日),病逝于1989年9月21日11时40分,终年85岁。先生八岁入蒙读书。1919年泾阳县第一高级小学(姚家巷完全小学)毕业。1923年陕西省省立(西安市)第一中学毕业(四年制中学)。1924年入北洋军阀(直
于文生,生于一九三三年,五六岁时正赶上自然灾害频仍的年份,于一九三九年随爷爷和父母逃荒去山西,途中,年老的爷爷于廷仁病死在汾河边,简易安葬了爷爷,一家人终于来到了曲沃县石滩子村,继承了早年来这里的叔叔于凤印的几亩遗产,外加族人赠送的几亩地,总算安顿了下来。同年八月,弟弟于文奎出生。豪爽侠义的父亲于凤
三岁多的孙子口占一“绝”老榆树的孙子来得偏晚,到今年国庆日才三岁零五个月。孙子一出满月就对有节奏的声音很敏感,一听就兴奋,不到三岁就能敲打出扭秧歌的鼓点儿来,还能用鼓点儿给听熟了的歌曲伴奏。孙子对语言的领悟、表达水平也表现出了少许天赋。比如前天,他拿着一个苍蝇拍儿在屋里转悠着寻找苍蝇打,边寻找边大声
鳏、寡二人谈(供舞台、广播、阅读“三栖”用小品)舞台布置:二道幕前摆着一个能坐三四个人的长靠背椅。人物:张老师,男,85岁。女儿,40岁左右。贾文玲,女,退休干部,65岁(说方言,暗示其性格有固执、固守的一面,还有戏剧效果)。说明:关于“贾文玲”的语言,由演员根据自己对某种方言(包括地方戏剧)的熟练
新《天问》七则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太阳和太阳系的星球都会要先后毁灭的,那么,现在的太阳、地球等等是第几代呢?幻想和神话不是人的头脑纯主观地产生的,而是有客观的物质为基础的。那么,《后羿射日》的故事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不是中国人早就看到过(或研究到了)一些星球的毁灭?记于一九七0年八月
放宽“平仄对立”要求可能有助于楹联的繁荣与发展语言是发展的,文体也是发展的,在用汉字书写的文体中发展最慢的可能当属楹联了,因为它太高雅了,创作起来太有难度了。楹联是文体中的阳春白雪,所以“和者盖寡”。凡有心创作楹联的人,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其实并不很难,难的是做到“平仄对立”,
傻女婿学说话(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人家,十分富有,称得上是“家大业大,骡马成群”,光佣人就有十来个,而主人却只有三个——老两口和一个傻儿子。别看儿子傻,连个家常话都说不好,却娶了一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媳妇。这媳妇从过门第二天起,就常常偷偷地哭,埋怨父母给他选错了人家,埋怨自已命苦找了个傻女婿。哭又有什么
古诗欣赏(供舞台朗诵用)女:古诗欣赏。古诗的题目是《回乡偶书》,作者,唐朝的贺知章。节目撰稿人,老榆树。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女:唐朝的贺知章在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就离家在外,直到八十六岁才辞官回家。五十多年啊,终究落叶归根,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时光易逝
供舞台朗诵的散文诗乡愁与女人(根据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扩编而成)女:女人是爱的化身。她们把慈祥献给孩子,把爱恋献给丈夫。她们年轻的时候是孝顺的女儿,以后就变成了贤妻和慈母。所以,当一个孩子远离家乡或求学或就业的时候,他们产生的第一缕乡愁,实际就是对母亲的思念,他们寄出的第一封信,几乎都是写给母亲
看贾樟柯的电影《站台》有感《站台》这部电影真好,不是一般的好,是大好,特好,内涵丰富,像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自然。场景、人物、语言、服装、道具、光线、录音(声源)、故事编排等等,全给人以真实感——不,是给人以“自然感”,几乎和纪实片毫无二致,看不出一点儿“人工雕琢”的痕迹。但是,又绝对是艺术,是很高级
看电影《十八个手印》有感凡是了解“三年困难时期”安徽饿死四百多万人(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河南一九六0年人口死亡率由一九五七年的11•80%上升到39•6%(信阳地区光山县“人人戴孝,户户哭声”,有个村子有23名党员,饿死了20名,剩下的三人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血书,
看电影《集结号》有感看完了《集结号》让人心里很沉重,为无数个无名英雄感到不公平。他们战死沙场却落了个“失踪”的名,“谷子地”的所有遭遇都可叫做“战争后遗症”。如果说每一位烈士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的话,这部电影给人的震撼就如同波涛汹涌。感谢导演冯小刚、作家杨金远和编剧刘恒,共同生产了这部不朽的电影。他们
看电影《邓稼先》有感含着眼泪看电影《邓稼先》,看完后一时不知道如何发表感言。千千万万烈士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新中国,今天祖国的强大又主要靠了广大的“邓稼先”。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没有知识的社会就会和原始部落一般。可恨罪恶滔天的文革和极左政治,几乎把所有的社会精英都要打翻。请设想一下,如果共产党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