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想(11)——电报的记忆电报,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是个陌生的词汇。而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来说,电报是长途通讯的主要工具,快速、简洁,不受时间、气候的影响,是快速传递讯息的重要手段。那时,一封电报都能引起一阵的紧张。所谓紧张,因为每一封电报传递的都是些不为所知的急事要事,每一封电报告知的是足以引起痉挛的意外事。当然,偶尔也有意外的喜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家就收到过一忧一喜的二封电
淡淡的忧伤浓浓的乡愁——有感于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每当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响起,我的情绪会被乐曲触动,情不自禁地回到离开故乡时的忧伤和在他乡客地生活时的乡愁之中。虽然早已回到故乡,但每每想起,那时的一种淡淡的忧伤,浓浓的乡愁在心中一直挥之不去。德沃夏克是位捷克作曲家。1892年,德沃夏克受邀到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出任院长。著名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也被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就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容易,阴阳媾和,一个生命体就产生。活容易,只要有阳光、空气、水,生命就能生存。生活讲究尊严、讲究内涵、讲究意义;所以生活不容易。没有生,哪来活;没有活,生活又从何谈起。生是一种生命产生的过程,活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一个有生命体征的人,只表明他还活着。生是被动的。每个人都是父母相互选择后的结果。当一个人取得进步、取得成就的时候,他们对着父母,常常会说“感谢父母,给我生命”
往事随想(10)——40年:电视机与世界杯的变迁改革开放40年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世界杯电视转播也走过了40个年头,我看世界杯也40年了。从几十人围着一台电视机看世界杯,到一家几台电视机。从9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几十吋液晶彩色电视机。从“雪花飘飘”“波涛滚滚”的屏幕,到数字高清电视。看世界杯的过程,经历了电视机从“共享”、租借、拥有,到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电视机的不断升级换代过程,也折射了祖国改
如今,人们已经生活在古老的神话中,科学幻想成为生活中的现实。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福祉。安逸、便捷、舒适,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现代化也摆脱不了双刃剑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现代人,登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爬山有索道,翻山有隧道;过河有轮船,跨海有飞机。脚被机器扛着走,劲由动力驱动着,人的脚劲正在消退。以至于徒步旅行成了探险,
盛夏。午觉醒来,吃上二片冰西瓜,爽口醒脑,神情自诺,自有飘飘欲仙之感觉,顿时对西瓜的联想油然而生。来了灵感,有了思路,自然也想起那些年西瓜的陈年往事。那些年,吃西瓜对普通人家来说谈不上是件奢侈的事,至少每天能吃上西瓜肯定是奢望。那时经济拮据,物质匮乏,货源紧张,西瓜当然也不能独善其身。盛夏时节,即使是富裕人家想吃西瓜,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弄堂小店偶尔来了一车西瓜,却引来几十人的排队。所谓的一车也
不知是地球变小了,还是中国变大了,一次五日四夜的邮轮日韩游,却恍若世界就在眼前,而又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上船地点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乘坐的是意大利籍邮轮。一踏上这艘邮轮,就被意大利风情和文化裹挟着。大堂、走廊、客房,餐厅、酒吧、剧场,到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拉斐尔餐厅、米开朗琪罗餐厅,光听这名字就如雷贯耳。异国情调的歌舞、域外音乐的弹唱,想躲都躲不开,除非你躲进客房里。身处这样的环境,似乎
带着大哥大姐去旅游4月底,借着旅游公司携老年大学承办的“中华老年大学千人相聚幸运号”五日四夜邮轮游活动,征得侄女外甥女的同意,我带着大哥大姐去旅游。我与大姐相差14岁,与大哥相差12岁。过往的岁月,大家都忙于学习、工作及家庭,少有机会碰面。以后大哥大姐退休了,可我正值中年,被工作、家庭、事业缠绕着,无暇与大哥大姐一起消闲时间。去年我退休了,终于有时间与大哥大姐相聚闲聊。虽然相聚的次数多了,可大家都
厨房间的味道厨房间的味道很特别,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四川人的辣,苏州人的甜,宁波人的咸,湖南人的酸。沿海沿江边的鱼虾腥味,草场牧区里的牛羊膻味。真可谓一方山水成一方人口味。厨房间的味道很特别,随季节变化也随之改变。春天腌笃鲜的鲜香,夏天拌黄瓜的清爽,秋天莲藕的脆嫩,冬天红烧蹄髈的油腻。也可谓季节养人人欲醉。厨房间的味道很特别,即使在同一地域同一季节里,各家各户厨房间的味道也是不同的。有的口味重,有
三亚游记(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到三亚,来到亚龙湾,来到沙滩。我站在大海边,面朝大海。大海宽广而深邃,他孕育了海洋的古老和文明;大海辽阔而壮观,他铸就了海洋的磅礴和气概;大海美丽而富饶,他蕴藏了海洋的生命和资源。我站在大海边,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无比。此时的北方已经是深秋了,而三亚的大海边,却温暖如春。阳光是如此的温暖,使得百花拒绝凋谢。阳光是如此的温暖,又催促着百花斗奇争艳。阳光是如此的温
三亚游记(三)赏石如果说黄山的怪石体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话,那三亚的礁石则体现了自然的岁月沧桑。如果说黄山的怪石像一群还在岁月中磨打的年轻人,怪异嶙峋,彰显个性的话;那三亚的礁石更像一群历经岁月磨砺的老人,棱角钝化,秉性温和。如果说黄山怪石拟人拟物,那三亚的礁石更趋于寓事寓意。如果说黄山的怪石富于想象的话,那三亚的礁石更富于思索。三亚的礁石星罗棋布,但无论数量、形态和观赏性,则首推“天涯海角游览区
三亚游记(二)游山在三亚,除了玩海,还可以游山。我们这次旅游的第一个景点“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就建在三亚龙山山脉的山体上。因为地处北纬18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整座山植被茂密,热带植物品种繁多。在距离城市不远的地方能有这样一个“热带天堂”,被称为“离城市最近的天然森林氧吧”也不为过。我们被安排乘电瓶车上山游览。上山的路蜿蜒曲折,路宽仅够两车交汇而过。电瓶车行驶在山路上,左拐右转,上行下滑,
三亚游记(一)玩海去海南三亚旅游,玩的就是海。看海已经好多次了,而近距离看海,而且与海亲密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以前看海是远距离的看海,远远望去一片深褐色,只有海浪撞击礁石时掀起的白色浪花,才使大海多了一点色彩;也只是从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中知道,海水应该是蓝色的;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搜索,才知道海水是咸的,苦涩的。至于玩海,仅仅是想象中的事。随着旅游车来到亚龙湾,我的心情有点激动,终于可以与大
照片凝固的记忆记忆流动的照片熟悉的不一定成为照片最美的才是永远的记忆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美用镜头定格美的瞬间最精彩的一定是最用心的唯有心才能体悟美的真谛心有多年轻美就有多绚丽心有多宽广美就有多轩昂人会老心不会老记忆会忘却照片却永恒
盘洋摸摸“盘洋摸摸”是上海话中一种游戏的俗称。虽然是上海话,但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或许还有些印象,对生于80年代的人来说已经陌生了,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大概就根本不知其为何游戏了。而对于我们“50后”的人来说,那是流行于我们儿时岁月的弄堂游戏,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也回味无穷。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放学回家闲来没事,就会邀上几位同学和伙伴,玩各种弄堂游
往事随想(7)——旧时弄堂的纳凉生活黄昏时分,太阳已经西斜,可炽热的阳光还是火辣辣的。弹格路面的卵石被晒得滚烫,光着脚板站在上面,双脚一定会被烫得上下颠簸,不知所措。这时候,已经有人拿着水桶或者脸盆,打着井水,在弄堂的庇荫处洒水了。被烤热了的路面吸收了凉水,升腾着热气,不消二分钟就把水吞噬掉了。那洒
往事随想(6)——我家的房门钥匙有房门就有锁,有锁就有钥匙,可我家的房门钥匙与人家的房门钥匙不同。谁家没有房门钥匙,我家的房门钥匙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要说不同呀,钥匙本来就不同,要不然的话,一把钥匙真能打开千把锁了。我家的房门钥匙就是不同在保管形式上。说来也许不相信,我家10来个人,只有一把房门钥匙
往事随想(5)——家中遭窃又到了年关,是入室盗窃的高频发时期。那些窃贼们也想在年末有一个“好的收成”,“风风光光”回家过年,开始了他们不劳而获的“劳动”。所以,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提高警惕,无人在家时、晚上入睡前都要关好门窗,不给窃贼们一丝的机会和奢望。说起入室盗窃,不禁使我想起20多年前我们家的
往事随想(4)——半间灶披间曾经的灶披间,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曾经留下过美好的记忆。对于多数人,大多记忆的是锅碗瓢盆交响乐曲,体味的是油盐酱醋茶五味杂陈,感受的是邻里交往人情交流。而对我来说留下的是另一番记忆。曾经的灶披间,也仅仅半间灶披间是我的婚房,在那间不足6平米的空间里,三人世界生活了4年半
往事随想(3)——煤球炉煤球炉,曾经灶披间里的主角,虽然大部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却是抹不掉的记忆。在煤球炉时代,一天的生活是从生煤球炉开始的,也是到封煤球炉结束的。每天的煮饭、炒菜、烧开水,离不开煤球炉;取暖、烫衣、烘山芋离不开煤球炉。曾经的煤球炉承担着一家人的主要生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