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歌李维加万古一谜我中我,上天入地觅不得。跪叩上帝全能者,上帝敕我惟信我。匍匐天主御座前,天主教我惟敬我。心知帝我为他我,非我欲求我之我。以吏为师问人主,领袖教导忠于我。返家床前问父兄,父兄教导孝顺我。传道解惑问尊师,师言忠孝即为我。人间尊者且问遍,迷思未解反加多。入夜执手问爱妻,妻命三说你爱我。天明痴问小儿女,儿女嗔回莫烦我。踽踽街头遇老友,老友殷嘱莫忘我。我我我果何为者?人间遍索求不得。闭目
乇言(地格二集)李维加著19、历史的主题从商周开始,中国便确立了农业立国的基本格局,以后越来越得到深入的发展,终至于彻底定型,再也无法动摇,直走到它的逻辑终点,迄今三千年,而刚刚起步开始转型。农业立国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以土地立国,以农田为建立、维持和发展国家的基本资源。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土地资源的建设。其二是耕作者即农业劳动力的人口基础。其三是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体系的建立。有了这三个
乇言(地格一集)李维加著1、女娲:中国文化始元神天地之间,众生家居。赖有广阔稳固的大地,人既创生,复以存身,即使时至科学昌明之今天,这依然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法则,他们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之为神,当之无愧!地之构成为土石。人创生于土,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了。在中国,则传述为“女娲造人”的著名神话,《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乇言(山格九集)李维加著1、传统文化的“组织法大纲”中国数千年道德立国。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与道相侔,德斯成立。而人不能升天。这样,立于天地之间,立地通天的山,便成为贯通天地、接通人神的中介。古往今来,中国人于是持续不歇地往山上走,去了一拨,再来一拨,浩浩荡荡,长流如江水。诸山中,最高大雄伟的山,先有不周,继为昆仑,最后是泰山——作为中华群山中的山中王者,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群体“中柱”,也就是“天柱
乇言(山格八集)李维加著1、存亡之机,在于山势中华文明的产生及中国文化的养成,从先天条件讲,与中国特殊的地理型态有直接的关系。首先,从大的地理形势讲,西马拉雅山脉,如一道高墙,将中国与南亚、西亚大陆分割开来,在高墙那一边,形成印度文明及中西亚阿拉伯文明,在高墙的这一边,形成自成一体的中华文明。其次,在中华大陆,又有众多山系,这些山系纵向、横向交错排布,呈现出不规则网格状;每一网格,成为一完全或不完
乇言(山格七集)李维加著1、丘陵——“老家”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有人来自于土、复归于土的生命信仰,并且予以强化,推向极顶,形成生自黄土、死归山陵的传统。为什么要归于山陵呢?因为那是“土”更集中的地方,古语所谓“积土成山”;成山则巍然挺立,上接于天,从而天地贯通,灵魂归入宇宙整体,归于永恒了。是故世代以来,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人死后必葬于山陵,无山则堆土成丘,扩丘成山。由此更进一步,“山陵”成为
乇言(山格六集)李维加著1、直接与“命运”相遭遇到目前为止,我们历叙了山岳在传统文化中几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原始信仰的源头,佛、道等宗教的基地,儒学开展的场所,道德隐逸的园地,祖先丘垅的处所。——山在传统文化的构成中所起的奠基性、命脉性的作用,已是粗略可见了。可以认为,如果离开山,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无法结构自己的系统,正如离开奥林匹斯山希腊文化就无法结构自己的系统一样。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何以传统文化
乇言(山格五集)李维加著1、抛碇山中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的山又是一个特殊的“居所”,为那些离世绝俗的高德之士的栖身之所。从古迄今,越数千年从未断绝,以至形成一种特异的生活方式:隐居;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隐逸文化。隐逸文化又称山林文化,林泉文化。分析表明,那远离世俗的隐逸意识,表面上看来应该是与现实生活最少关系的一种意识,却正成为现实的支配意识,领导意识,而与现实有着最为深切的关系,一种结构性的内在关
乇言(山格四集)李维加著1、圣火升起在南岳入学是习道,讲学是传道。道义神圣,传道习道,必得在一方“净土”中进行,喧嚣污秽的地方是万万不行的。商周的学校称为辟雍、泮宫,设在郊外三面或四面环水的人造岛上;后世的太学、府学、州学,高墙为隔,园林布置。从唐宋开始,人们发现,为学的最佳之地,在山中。而蜂起办书院,请儒学宗师前往讲学,传道授业,济世兴国,维系道统,号召人心。宋初四大书院,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乇言(山格三集)李维加著1、教义本部山,因其非人力所能达成的绝世高拔,顶天立地,连接地天,理所当然成为儒道仙佛诸教,立教兴教、修炼神性的场所和基地。人间的权力集中在京城,宇宙的神性却布在山中。这样,从京城到诸山,幅射——连接成车轮状,形成一个整体,便成为传统中华人群统一体的内在骨架性领导力量,领导人心,规整人行,将漫布于广大地域中的无数自然家庭、自然人收束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再也无法分开,
乇言(山格二集)李维加著1、洞天福地道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仙境。仙境在哪里?曰:在天上,在海上,在山中。天上是无由到达的,只有借助于“天梯”,而天梯就是那高耸入云端的山峰;海上并非指海面即水上,同样也是指位在海中的仙山,当年秦始皇、汉武帝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要找到那海中飘缈的三座仙山,它们是:蓬莱、方丈、瀛洲。所以归结起来,其实还是一个:仙境就在山中。后世道教徒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再也不学秦皇汉武的
乇言(山格一集)李维加著1、天柱不周山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自然”为魂寄:以自然的发生为起点,又以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合一(天人合一)为主旨,这在中华文化创始初期,洪荒远古的“神话期”,就已奠立牢不可破的根基。正同那巍巍天柱一样,立地顶天,上擎苍穹,不可移易。厚重的大地,邈远的星空。“天地生人”——那作为人的终极造化之父的深湛苍天,是怎么样高高悬悬于上面的?中华初民,以最自然的思维方式给予最
乇言(天格九集)李维加著1、感谢祖先逝者如水,昼夜不息,五千年中国文明史,转眼成为过去。回首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大系统,我们绝对该承认,它是极其了不得的,极为出色,极为优秀,几乎给予任何赞美之辞都不过分。是它,引导生活在欧亚大陆最东端中华大地上的居民们,五千年一系,中途更不改道,从远古走到现代。尽管其间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磨难,却到底走过来了,未曾中绝。这证明,产生于此一地域的
乇言(天格八集)李维加著1、路已走到尽头,再走只有复古儒雅的文化环境,犹如温和的气候一样,在暖风的吹拂中,人变得温和平静,最后昏昏欲睡了。巨大的地域温差,使得来自北方的寒潮,如铺天盖地的洪水一般,奔泻南下,很快便覆盖笼罩全部中华大地。寒潮与温暖相遇,自然有一番激荡,而成雪成雨成雾成霜。激荡过后,寒暖交融,混和成一种不寒不暖的气温,温突突的,犹如在暖瓶里放了几天的开水。这便是金、元文化。他们最后的命
乇言(天格七集)李维加著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汉末直迄晋宋,这三百年间,从文化性格上说,可以统一称为“魏晋风度”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人心迷乱的乱世时代。这意味着,加在一向以道义自任的士人身上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他们将承受更多的苦难,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上,是以柔弱的文化抗衡暴戾多变的政治军事强权,尽最大可能使强权纳入文化规范之中,从而多少收束一下强权的野蛮力量,使社会少受一些震荡和破坏;对下,
乇言(天格六集)李维加著1、道统与治统,教权与治权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三级组合结构:在上为君,在下为民,在君民之间,是士。君与士,更经常地结合为一体,为“治人者”,民为“治于人”的劳力者。但是,同为治人者的君与士,在其治人的权力结构中,二者所占的地位又是不同的。大凡一个政权,一般都必备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其实际行使权力的权力机构系统,其二是该权力系统如何行使权力所依据的规则、原则、乃至道理(主义)。前
乇言(天格五集)李维加著1、刑法源流传统中国所谓法,主要是刑法,是用以惩罚犯罪、治理民众的。文化将这样的法,同礼一样,将其形而上根源和依据追溯到“天”那里去。所谓承天意而听讼,代天运刑。故此,在文化立定的“理想社会”中——所谓“五帝时代”,据传就有了具体的刑律,只不过那时人人为善,少有触法,偶有犯事,象征用运刑以示惩戒也就够了。商周社会,为贵族等级制社会,贵族是统治者,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者。刑法作
乇言(天格四集)李维加著1、礼、法二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法系,厘然分作两个部分,一部为“道德法”,在上古,是专门对贵族阶级的立法,后来并浸入下层社会,在相当的程度上转化为民众的习俗,它就是“礼”。一部为“刑法”,在上古是专门针对下层民众的秘密立法,后来普及到全社会,成为面向除皇上之外所有人的国家统一法典。2、礼是政治制度中国远古初民社会的习惯法,早已淹灭无闻,至春秋时代,连博闻的孔子也不能具道夏商了。
乇言(天格三集)李维加著1、空间向度转化为时间向度中国传统文化,既为合天人为一体的文化分类学体系,其文化的中心指向为“行”:要以天行统摄人行,要求人行合于天行,以此整合群体行为,达致最大和谐;则,人行如何才能合于天行,成为接下来,文化最为关注的核心课题。为此,空间向度的分类学,只有借助于时间向度的运行学,才得以完全贯彻,最后实现。这意味着,文化在展开自身的过程中,务必将共时的模态逻辑转化为历时的行
乇言(天格二集)李维加著1、中国哲学的性格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最高信仰之主,以为在有形天穹的背后,存在着无形的“天道”,决定着世界万物的运行法则。那么这所谓天道是什么?其实,就是“天行”。它成为“人行”的最高取法之道。人行只有合辙于天行,才合于宇宙世界的自然本性,才合于生命的本性——生命本身原就是天道造化的产物。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是一种指向“行”的行本位哲学,而不同于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