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人到中年,“不贪三情,不见三人,不聚三会”,是什么意思?我看了一些回答,各人说的三个“三不”不完全一样,但意思大同小异,就是说,女人到中年,不应该见初恋情人,不应该与朋友接触,不应该与同学、同事交往。我认为,这种要求是很没道理的。既然已经结婚,对原来的初恋就不能再发展成情人关系,这个底线是不能逾越的。但初恋不成夫妻,还是可以做朋友的,正常的交往不但可以,还有益于双方。男女之间,不是只有夫妻关
我们从未比在德国人占领下更自由。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所有权利,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说话的权利;我们被经常地公开地侮辱,而我们不得不保持沉默;我们一起被放逐,因为我们是工人,因为我们是犹太人,因为我们是政治犯。在我们能看到的每一个地方──墙上,报纸中,电影镜头上──我们看到的都是那种邪恶的乏味的所谓形象,而我们的压迫者希望我们相信,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形象。由于所有这一切,我们是自由的。既然纳粹的毒害正渗透到我
一、春节渐渐失去年味,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亲情的逐渐淡漠。春节的年味主要体现在:一、除夕全家吃年饭(也就是团圆饭);二、大年初一后到亲戚家里拜年。现如今,有较多的成年子女并不回父母家过年,即使自己的小家离父母很近也是如此。这就是亲情淡漠所致。现如今,春节期间亲戚家相互走动、串门、拜年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这也是亲情淡漠的表现。这两项活动一除,整个春节就没有什么年味了。过年过年
斯宾诺莎可以说是西方社会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强调人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家。斯宾诺莎所说的人的思想自由或精神自由,应该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个人具有理性,他就有了自由。这是较高的层次。斯宾诺莎说:“只要能够正确运用理性,思想便完全处于自己的权利之下,或得到完全的自由。”[1](p。16)那么,什么是理性?在解说理性之前,须先对斯宾诺莎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思想作一辨析。学术界通常将斯宾诺莎的这一思想
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存在和活动都是来自神的力量,神对它们都具有权利;神的权利就是它绝对自由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事物从自然那里获得的权利就跟它们得以存在和活动的力量一样大,这是因为,每个自然事物得以存在和活动的力量都是神绝对自由的力量。我们把自然权利定义为得以产生所有事物的自然法或规律,也就是自然力量本身。整个自然的自然权利以及每一个体的自然权利,都跟其力量一样大。因此,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本质活动也就是按
要废除私有制,必要的前提就是取消金钱。莫尔在这里达到他批判的最深层次,即对金钱的批判。莫尔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他以自己构想的乌托邦为例:在乌托邦,由于不使用金钱,人们也就不贪财。这样就去掉了无数烦恼,铲除了无数罪恶。金钱被取消,欺骗、盗窃、抢劫、吵架、骚乱、喧闹、叛乱、暗杀、变节、放毒等罪行就不发生了,而恐惧、焦虑、烦恼、辛苦的操作、不眠的通宵也会随着金钱的消失而消失。莫尔总结说:“贫穷似乎是仅
在“革命”年代,我不相信爱情(三则)晓江一、腊华的“爱情”故事心品兄,昨晚看了你的《知青生涯琐记》一文,感慨良多,特别是其中说道:“如果城乡差别就能阻断一个人的爱情,那它就不是真正的爱情。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你能说得清楚吗?也许一辈子都搞不清楚。人实际上多么容易随着境况变!人实际上又是多么软弱的动物!”它勾起了我知青生涯中的许多回忆,其中记忆最深的一件,是腊华的“爱情”故事。我下放的那个小镇,从南
我的长征晓江大串联从上海回到学校,学校的造反气氛方兴未艾,没法上课。我们这一群串联归来的“战友”一合计,决定“沿着红军的脚步”长征去!我们各自回到家里准备干粮(炒米粉)、行李(棉被),约定时间从汉囗出发,先步行去韶山。临行前,妈妈给我人民币十元作伙食费。爸爸告诉我:如果步行,就得买双大一码的鞋,以防脚趾挤压磨破。我看看脚上的鞋子正合脚,舍不得花钱买新鞋,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长征”出发时间是196
我有一个十分简单的信念:生命、欢乐和美,要比灰色的死亡好。也许你们会说这是一个太简单的信念,而我认为,一切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我一直认为,有了这个信念就足够了。——自传我从爱过的女人那里获得的益处是太多了;如果没有她们,我的心胸不会像现在这样开阔。——自传他们通常说,爱情不应该是自私的。这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爱情的问题上,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自私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但爱情无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这是先秦诸子引证杨子思想最有名的一句话。《韩非子》中的一句话也很有名:“今有人于此,??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并将杨子这样的人称为“轻物重生之士”。(《显学》)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致,一直是学者争论不已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孟子》说的“为我”和《韩非子》说的“重生”是对立的,不可能同为杨子的思想。如有论者说,“杨朱‘重生’不
伟大的幸福论者伊壁鸠鲁十分精辟地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然而必不可少的,也就是对吃和穿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造成痛苦甚至无法生存。这类需要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也是天然的,但并非必不可少,这就是性的需要(伊壁鸠鲁对此说得比较模糊,我在这里把它明确一下)。这类需要的满足要难一些。第三类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对豪华奢侈、铺张挥霍、攀登高位和获取名声的需要。这类需要是很难满足
一个人的外表反映了他的内心,他的相貌反映了他的性格。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据此来展开讨论。人们往往对那些名人(无论善恶)很感兴趣,非常想当面见一见。因此,特别在英国,市面上充斥着那些名人的精美画像,画家和雕塑家也在泡制许多关于名人的作品,而摄影师更是拍摄出大量的名人照片,以此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然遇到一个人,就会对他的相貌作一番审视,并通过其外表来评判他的才智和道德。我们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品行高尚、才能出众者在人情世故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的,特别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很容易遭人欺骗或被引向歧途。而那些平庸之辈却在这个世界上混得左右逢源。这原因就是,一个人在对某事物缺乏经验时,只能根据先前的知识作出判断,然而这知识跟后来的经验之间是不相匹配的。对于平庸之辈而言,先前的知识就是从自我出发,一切为自己打算。而一个品行高尚、才能出众者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以君子之心去度小
我们的人性有一个很特别的弱点,就是过于看重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实就我们的幸福而言,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发现自己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会特别高兴,他的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一只猫被人轻轻抚摸时,会很舒服地喵喵叫,同样的,一个人被别人称赞时,也会露出满足的笑容。如果这种称赞正中下怀,即使它是虚假不实的,他也会坦然接受。即使他遇到极大的不幸,即使我前面所说的另
康德写了一篇论活力的文章,我倒宁可为这种活力写一篇悼词:这些通过敲击、锤打、滚动等表现出来的活力,让我时时感受到痛苦。也许有些人对此不屑一听,因为他们对噪音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他们对辩论、思考、诗歌、艺术等智力活动也没有什么感觉,他们本来就是感觉迟钝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比较粗糙低劣。而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噪音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在几乎所有大作家的传记或言行录中,我都可以看到他们对噪音的抱怨,
今天在网上看到不少“葡萄牙总统德索萨跳海救人”的报道和热议。据葡萄牙、西班牙媒体报道,8月15日,德索萨一边休假一边在几个海滨城市调研如何深化旅游业发展,下午他应约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谈他的旅游改革策略,采访地点就安排在海滩边上。正当德索萨和记者侃侃而谈之际,他发现在近海处有一艘小木船突然翻船,船上两名女青年落水后在呼叫救命。德索萨见状后跳进海里,朝落水者游去。海滩救生员也看到了有人落水,马上驾驶
康德的一个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只有在国家范围内,才有完整的所有权。按照我们前面所说,在自然状态中也有财产,随之也有完整、自然的权利,也就是道德权利。这种权利,如果不加以不义行为,就不被损害;而对它加以全力保护,却不是不义的。如果我们说,只有在国家范围内才有刑法,这话是不错的。整个刑事处理权力都由现行法律奠定其基础。现行法律在有人犯罪之前就对该行为规定了刑罚,而刑罚作为威吓犯罪者的的反动机,在分
由于承受不义,生命意志与其现象的对抗表现得更为明显,而这种对抗现象产生于个体的众多性和自利,而这又是以个体化原理为条件的。许多人的根本痛苦都是源于这种个体对抗。不过跟动物不同的是,这些个体具有共同的理性,通过理性可以抽象地认识到互相联系的整体;能够理解痛苦的根源,为了消除或减轻痛苦而寻求办法;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做出一些牺牲。在施行不义时,可以大大满足某个人的自利之心,然而对于承受不义的另一个体来说,
一部列有抽象权利的国家宪法,或许对自然来说是好的,然而对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东西。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十分自私、不讲公道、嫉妒他人和奸诈狡猾,甚至还会为非作歹,进而言之,由于他们智力低下和愚昧无知,就必须有一个人来独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超出所有法律和权利之上,没有限制,不必对谁承担责任。所有的人都要服从他,而他高高在上,是上帝授权的统治者。只有这样,广大民众才能长久地服从统治。北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试图去
在我看来,奴隶、农民、佃户等人只是在形式上有差别,而其实质是一样的。无论农民在名义上是否属于我所有,或者他藉以生存的土地是否属于我,实际上我占有了他的东西。就像莎士比亚借其剧中人夏洛克之口所说的那样:“你们拿走了我赖以活命的东西,就是要了我的命。”具有自由人身份的农民,生活状况有其优点:他可以去世界各地寻找发财的机会。而农奴则不得不依附于他所栖身的土地;当然,他的生活状况也有优点:在庄稼歉收、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