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长路上的孤独者

时间:2011-06-10 12:46:10  作者: 肖复  热度: 1004
曾经有网友凭我的文字断定我的生活是单调而沉闷的。也不知怎么的,我对自己的文字倒很缺少些敏感。我的写东西,总像在做着别人布置的一个个接连不断的任务,当写之时,跟文字的“亲密感”是没有的,最盼望的是赶紧能署上名字与日期,再翻检一遍,觉得可以过关了,这一个的任务也就宣告完成。松一口气,随即又扑入下一个任务中去,先前的东西,也就几乎不再看。对于文字,我更像个工匠,而非对自己作品有深情的艺术家。这样的态度下,是很多时候连中间的感情都分不清确的,更不消说还能凭着这文字看出文字以外的生活。 其实,我的生活何止是“单调而沉闷”,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我对“人生”的分割法,跟平常的有些不同。一般人们是分成“生活”与“工作”的,也就是除去上班时间,其他的便要算作较为悠闲的“生活”了,这分法在我看来是较为惬意的。然而我自己却不这样分,“生活”嘛,就是一切“生存活动”,跟“人生”一个意思。但它是可以分成“生计”与“玩”的。所谓“生计”,就是一切跟生存发展有关的活动,连吃饭睡觉都包含在内,因为人离了这些,不可活。而“玩”,就是除了这些之外的纯粹的多余的“休闲”,于人的生存发展并无多大益利,甚至于还会至于“玩物丧志”的。很多人的“生活”着重于“玩”,甚至以能多“玩”为一个大目标,但我的“生活”里几乎就只有“生计”。 然而,这样的一潭死水里面,也偶尔会突兀的飞来一片石子,投落在这死水里,给起一点微漪。那石子就是少有的几位有着文字交往的网友的问候。 昨天,又来了一片小石子。却不是久违了的问候,是来向我推荐一部电影的。遇到一件很好的物事而要与人分享同喜的心情,我是很有体会的。而况,我的这潭死水,也愿意有些这样的石子投过来,虽则那部电影的名字我很不喜欢。 朋友推荐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其实最反感的是“宝莱坞”这三个字。因为,在我看来,几乎就是照搬了“好莱坞”的名号,而且,是印度的。于是,预想中的判定是肯定不会比国产片好。 其实这电影名字先前也在几个网页上看见过,它让我生起的联想是:三个貌似的傻子在那个叫做“宝莱坞”的电影基地闹了些笑话。本来,“宝莱坞”这三个字就很让我反感,加之以三个装疯卖傻的人,加之以“大闹”,唉,简直是反感之极了。我近来是颇讨厌那些装疯卖傻博人一笑的人的,因为觉出了许多人们身上的一种“小丑人格”。博笑的与被博笑的,都只一味的玩笑傻笑,生活种种苦味也就不觉的在这样不断的笑里过去,而该有的分明的爱憎也就隐去,至于改良与反抗,也是毫不能想到的。 但朋友绍介说是极好的一部电影,而且是“五年以来看过的最有意味的电影”,更而且是她“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那我就看看去”。我最后说,心里觉得还被勾起一点切迫来。 因为时常会生起希望,又每每遇到失望,经验既多,当然也懂得“希望愈大失望也就愈大”,于是凡事也不会抱过大希望。虽有朋友非常好的保证,但也只是以稍许超过平常的心情开始看这名字讨厌的电影,倘能发现特别的高超意义,倒是意外的收获。 鲁迅曾经说过,《红楼梦》这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既非才子也不是什么家,自己没有“标签”,也没有要单看哪一面的意思。原本以为能寻个非凡的意义,到最后却觉到了纷繁,也就是可以认为“有意义”的地处太多了,至于跟朋友一样,都不能说出自己喜欢哪一点。这里面,就我所看见,有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对教育方式的反叛;有对残酷竞争的抵触、对所谓成功的非议;有对单纯爱情的向往、对至真亲情的渴望;有对价值取向“拨乱”、对人生意义的“反正”……总之,看完之后一回想,是纷繁。 看网上好评很多,看来看去的看一下,弄得思绪也愈纷繁起来了。但纷繁之后,再贴一段网上的“剧情简介”在下面: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  “‘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故事随之结束”。 这电影当然是好,朋友的“非常好”的保证,现在我也亲证了绝非虚。而我终于知道朋友为什么说那里面有个“桃花源”,当然说的就是那个“远离尘世”的学校。这电影是大团圆式的结局,还不忘了拿反角开涮一下。这也该是喜剧的模式,鲁迅不是说过,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么,反角的倒霉,正可以应验这话的真。 这电影无疑是很可以给人以鼓舞与启迪的,然而,欣快之余,却不免会使人觉着离开现实很有些距离。“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句话,我就很有些怀疑。本来,戏剧之类,就不全同于生活。我以为,但凡一部戏剧作品,不论它是叙事或者说理式的表现一个主题,大抵是截取生活的一段或几段、一面或几面的。它给我们现示了一个可感的故事,或表达一种有价值的主题之后,大抵也就到了“结局”。小时候,我们每每把这“结局”当成“定局”。王子和公主,就像结局的宣告一样,是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我现在知道,虽则黑暗过去是黎明,可黄昏之后还是黑暗。 生活有许多段,也有很多面。一段经历过去,还有下一段在等着,我们甚至看不清楚最后。时日正长,路也正长。我们也每每会因为这一面的祸事,却不料的得到另一面的好处。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现在甚至不很清楚“成功”是个怎样状态。或许,“功成名就”或“名利双收”之时,就是一般人所以为的成了功了。但我不喜欢以一个点来给活人生的成功定位,人生在世,无常事多,乾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不也是个“亢龙有悔”么。 前两天看到一位朋友的“说说”,是:“成功是朝着有价值的目标迈进的过程。”这话我是很以为然的。我们的实人生的成功,可不就是能在向着理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么。我对“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话的非议,是因了它结合了电影结局时兰彻的大成功而生起的。“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俨然是位伟大人物了。而这,就是给那句结语作证的。但我想,世上追求卓越的人也着实不少,未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大成功。倘我们因了这故事的激励,发奋的追求“卓越”许久之后,所面对的仍是平常生活,可不是要以为他们都是骗人么。或许,这话可以这样理解(先抛开兰彻的成功不谈):你在一意追求卓越的时候,其实就是处于一种成功的状态。 鲁迅先生一生的理想是“立人”、是要“改变国民的劣根性”。倘以达到这目标来定义成功,或许应该说他倒是失败了。因为,即便到了现在,“国民”们 “仍旧贯如之何”, 也还是“崩溃者自崩溃,纠缠者自纠缠,设立者又自设立;毫无戒心,也不想到改革。”不单“国民”们自己这样,甚而至于还要把他请出学生课本了。但我也不同意把鲁迅的被加封了三个伟大、或被称作“民族魂”的时候当做他的成功。我以为,鲁迅的最大的成功,是他战斗着的一生、是他的为了理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他的无期的“反抗绝望”之路。 “倘使走到最后只剩下着绝望,我就来反抗一个这绝望。”这话,是我对鲁迅的“绝望的反抗”的注解。 曾经有朋友问我这样写东西苦么,我回说“也苦也不苦”;还有朋友问我这样的写东西快乐么,这问题我倒似乎没有想过。每一次写完一篇东西,甚至还没有写完的时候,所想到的是下一篇写什么和怎么写,也没有时间去“快乐”或“想快乐与否”的问题。一篇一篇的接续下去,如此的往复,生命却渐消在这无聊的往复上面。倘使写出一篇自以为好的东西,短时的满足是有的,然而,发出去之后,即刻就像是完结了一件事情,并连那些许的满足也一同从我心地移走,因为,我还要腾出地方给下一篇的东西。 《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作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名字是叫作女娃的。一天,她去东海游玩,突来的风暴袭击了她,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就是那精卫。精卫鸟去到西山,衔来石子树枝,一次次的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这矢志不移的行动,虽是出于铭心的仇恨,却也很是让人可悲可感的。 我先前总把理想看做一个点,还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点就是我的人生的目标。然而,我终于发现我的这个点确乎太高远,我是永远达不到。放低一点么,我自己也是不答应的。为使自己不至于总时时的在虚幻中,我终于给自己安定了一种状态,那就是《理想》下面的一句话:一个作为奴隶的中间物的行走与观望。我自己知道清楚,我是自己身上的“生物本性”的奴隶,一切这世间所有的恶端,我身上也都有着;我同时也是进化的途路上的“中间物”,不单是我,别的一切人物,也都是这进化途路上的“中间物”。而我想要做的,就是一直行走、一直观望,但同时也要一直说话、一直反抗下去。 在这样的长路上行走着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而且,这样走着的人们还很不少。但我或许却可以以为这样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我也真心的希望这许多的人们能在这途路上直走下去。 肖 复 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