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20年,北京的哥可赚钱了。”我说这话不是敷衍小张。1984年,《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份读者调查,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前3名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而后3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
“还可以吧。10年前买了一套房,2010年又挣了一套,一套老人住,一套给我,还有这车。”“那你现在一个月挣多少?”“好的月份6000左右,差的时候不好说,”然后小张问我,“听订车的人说,您是经济学家,现在有什么来钱多的门路吗?”
我闲着也是闲着,就问了他一些私人问题:“你们家两套房子,有按揭吗?”“我们家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两套都是全款,咱不欠银行的。”小张的声音陡然响亮起来。
“那你们家有多少存款?”“哪有存款,都填在房子和车子里了。我每月赚这点儿钱,养活老人和我自己,月光。”听到这里,我知道为什么小张家没钱了。
从家庭财务的角度说,穷人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而在于两个指标:第一,穷人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第二,穷人的银行负债率为零。譬如小张他爹,开了30年的车,赚的钱,要么定存银行,要么买房自住,不产生租金收入。几十年下来,钱貌似多了,但通货膨胀更厉害,老张的实际财富积累被泡沫吃掉一大半。
如果换一种理财方式:10年前,老张用按揭的方式购房,出两成首付,可以买2~3套同等面积的房子,一套自己住,另外的出租,几年下来,增值的部分是一大笔钱。接下来,或再去买房,或投资理财产品,老张家的财产性收入就会逐渐增加。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全款购房,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套出6成的钱,再去投资,钱也能滚起来。
对于一个有可持续收入的人来说,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咬牙维持一定的家庭负债是必需的,在我看来,50%~70%的负债率是安全的。“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是一种“家庭犯罪”。在商业社会中,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
如果一个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与职务性收入各占一半时,财务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现;当前者占到绝大比例后,你就会摆脱对职业的依赖,开始考虑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对于像小张这样的80后来说,也许他并不懂得如何创业,可他也有可能一边开出租车,一边让自己挤入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