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文摘12

时间:2015-09-08 11:16:39  作者: 岽子  热度: 1033
贾岛为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激动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就是说,这两句诗若没人欣赏,他就归隐故山,以度残年,再不写诗了。仍是他,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中,到底是用“推”还是“敲”,以至弄得在驴背上神情恍惚,颠三倒四,而端直与蠢驴一道,冲撞了京官韩愈的仪仗还浑然不觉。足见文学艺术作品的提炼、榨取、“熬鹰”过程,是需要何等的苦心孤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无不透出对作品完美性的苦苦追求。正因为有这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磨砺精神,才有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才有中华民族厚重如山的精神文化不动产。 100多年前,法国一个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有天不经意被一个石头绊倒,他随手捡起这块石头,发现很美丽,就拿回家了。随后,在送信途中,他不断地捡拾各种好看的石头,久而久之,这些石头又让他产生了一个宏伟的构想:能不能建造一座美丽的石头宫殿。有了理想,又有了在旁人看来很是冒傻气的执着行动,30年后,他竟然把这件事干成了。又过了100多年,这座石头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创造的深刻道理:一切灵感来自生活,而一切灵感最终的艺术实现,又靠的是心灵的虔敬、行动的恒常与生命的执着。 文艺品质的优良、精致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精神质感。文艺创作长期粗糙、粗俗、粗鄙化,会温水煮蛙般地牵引一个民族的价值判断与审美能力集体无意识地下滑。   仅有对时尚、流俗的迎合而缺乏美感的艺术,固然有可能造成暗夜临空怪叫一声的短暂吸引,但永远也不可能积淀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动产。   本可能攀登“高峰”的作品,在“高原”甚或更低级的阶段,就被一巴掌推出,忽悠些惨淡的掌声,然后刀枪入库。这里面既有文化管理者的政绩观问题,更有作家艺术家自身的修为与定力问题。 慢些,再慢些,蒸熟煮透后再揭锅,方有可能见精品,直至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