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写了1191个人物,主要的谋士有36位。被杀了的有十几个。而杨修则是广为流传被人熟悉,印象深刻被杀了的谋士之一。有资料分析对于杨修的死,大体上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因为杨修站在曹植一边,帮助曹植出谋划策,参与夺嫡之争;二是杨修持才傲众,故弄才华,总是点破曹操的心机;三是杨修在执政理念上跟曹操不一致,很多时候却固执己见;四是杨修和其父杨彪都是儒学保守派,而曹操则是改革派。分析的人认为,虽
神思古瓷说起瓷器,英文叫“china”;说起中国,英文也叫“china”。英文的瓷器同中国是一个名字,这能是一种巧合吗?陶瓷,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有关陶瓷艺术的历史,甚至可以等同中国文化史。而从陶演变成瓷,应该跻身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古瓷是故事。这故事有的像美丽的童话,有的像壮丽的史诗,也有的像一曲悲歌。它不仅诉说一个朝代的兴衰,它不仅记录一段历史的沉浮,它不仅凝结一片风云的变幻,这流转有序
以书立家,执笔为涯。看尽历史长河,绝代风华无数,江山依旧如画;写碎日月星辰,勾停岁念虚空,墨染苍穹云霞。无心、无语、无绪;述说、述酒、述茶。讲不完的聚散离愁,道不出的天上天下。
聚焦开放的长镜头——乔雨纪实人像摄影集《镜头里的日子》启示录(下篇)三、漫翻诗书圣马可广场上的读书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聚焦开放的长镜头——乔雨纪实人像摄影集《镜头里的日子》启示录(上篇)石中元开篇引语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跨越心墙的时代,一个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这是我读《镜头里的日子——乔雨纪实人像摄影集》的体会。这册纪实人像摄影集分为五个部分:一、五环旗在鸟巢飘扬;二、工作的魅力;三、漫翻诗书;四、日子系列;五、脉脉亲情。一共收入了294幅作品,时间跨越20年,镜头摇过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作品主要表现外面世
关于《老子》原作者李耳或老聃的出身及成书年代,自古以来争议不断,传记、野史、传说、神话可以说各有千秋,由于缺乏真实凭据,这里就不再人云亦云了。无论成书于函谷关还是大散关,那段删减版本众多却大意雷同的五千余字,终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和爱好者尊崇的经典,被各界推演出养生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军事、历史、宗教、玄学、医学、天体学、自然学等大量学术理论。本人既不赞同也不抗拒任何一个学派,毕竟《老子》文章本身
文学参赛后之感言一投票活动终于结束了,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当时在网上看见一则文学征文活动的广告,鬼使神差,加了组织者的微信,与之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对方对我动之以名,晓之以利,鼓动我参赛,在其舌巧如簧的劝说下,脑袋一热,便发了一篇文章过去,现在想来,鄙人年逾六旬,应该名利淡薄,看来还是脱不了追逐名利之俗啊!文章发了就发了呗,自己没有认真游览其参赛游戏规则,信手把文章发之朋友圈,以为此事暂告一段落,只
那天,我去团市委借阅材料,无意中看到绿树掩映里文联的招牌,就像久于游荡的孤魂野鬼突然看到属于自己的坟冢。我愣在那里。我站在三棵银杏合成的树荫里,久久地,看着它,掏烟的手竟在发抖。我一夜无眠,翻来覆去自己跟自己说了一夜的话。我需要有个娘家,听我诉说心中的委屈、前途的跋涉和我这几年的困惑。第二天,我挑了一期朋友办的杂志,两篇自以为还拿得出手的稿子,惴惴不安地骑车前去。转上楼,走进办公室,见空荡荡的屋子
走向和美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的启示石中元撰写引言:《绿叶》杂志(2015年第4期)导读(摘录):“在本期与读者分享的文章中,著名环境保护作家石中元先生通过对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生态学家陈敏豪先生《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一书的解读,在客观分析还原论的功绩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现了生态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整体观。生态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生态文化是探讨人在推进文明发
重续天道人伦:“天、地、国、亲、师”石中元??撰文过去,中国人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堂屋里的神龛上都会换上新写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牌位的上面大多是四个字,如“文正家丰”、“祖德流芳”等。有的神龛下面还会贴上一个“福”字,或者是“余庆堂”等字样。“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两边是对联。流行的对联有:“一念不忘天地德、寸心常报祖宗恩”;“敬天敬地敬祖宗、求福求寿求平安”;“祭祖宗一柱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行正
闲来无事,翻看闲书。无意中在书中看到了这句诗,脂砚斋在宝钗咏白海棠诗后面写下了这句诗。脂砚是这样写的:宝卿这句诗好极了,像她这样高情商和慧眼的能有几人?这句诗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之意。宝钗属于少言寡语,得体守拙十分娴静的人,所以脂砚斋用王安石的诗句评价她。这句诗原是王藉的诗句:鸟鸣山更幽,后被老王移木接花,脱胎换骨用到自己的诗里,黄庭坚嘲笑说:点金成铁。我倒不同意老黄的看法,我觉得老王这句诗改的
脂砚斋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一个迷。是女是男?与曹雪芹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续弦,还是红颜知己?对这部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批注得如此精细和动情。现在对我来说,一边读原著一边读批语,好像读书时身旁站着一个知情者,时不时就插上一段精辟的书评,对理解这部迷惑的书,有一种豁然开朗或点拨的作用,这盏如星光闪耀的灯火,始终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万事开头都难,写小说也一样。《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呢?实际真正的写小说
大汉王朝,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四百余年的历史,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听完《大汉王朝》,我内心五味杂陈。这首悲歌当中,留下了太多印象深刻的音符。这首悲歌里有帝王成就大业的智慧。当然智慧这个词放至帝王身上,既有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的白手起家,匡复社稷,也有为了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政治权谋,甚至阴险毒辣。这也许就是“厚黑学”,这就是帝王心术。刘邦虽然打下了天下,可是事实上他接手的是一副烂摊子,山河破
曹雪芹写《红楼梦》,先是无中生有开篇就弄出两个人物,一个是甄士隐,一个是贾雨村。甄士隐住在仁清巷的葫芦庙旁,《红楼梦》书中谐音写法地方特别多,比如仁清巷,人情巷;葫芦庙,糊涂庙。甄士隐,名费,是废的意思,字士隐,将真事隐去。妻子封氏,实际是风俗的风,因为老丈人叫封肃,实质是风俗。这种谐音的名字比比皆是,比如贾芸的舅舅卜世仁,不是人。读《红楼梦》一定要注意谐音,读懂了谐音,就知道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良
这个伯母,阿九叫她姆妈。那时我很觉奇怪,姆妈从来只有一个,阿九的姆妈我是认得的,伯母根本不是他的姆妈。阿九看她就像姆妈一样。她总是那样慈祥地笑,对我也是。我上学快到学校时必定要经过她家屋子的后门道,再后往西一点,有一幢瓦顶泥墙厦屋,据说也是她家的一处房产,那时正做着小学三年级的教室。她家的正屋非常破败低矮,面积也非常的小。她常常是在菜地上劳作,那个菜地在我上学的途中。每次见到她,被她的慈祥感染,总
中国有很成熟的“柒”文化。七个字,是诗家最上口的句式:清明时节雨纷纷……三个字是这样:清明天欲断魂酒何处杏花村五个字也常见:雨落清明天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九个字行不行?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暮春路上行人欲断魂小哥借问酒家何处有牛背牧童遥指杏花村读来读去,七个字的最顺溜。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娇家门前八重坡别人走少我走多好似这七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七子团圆,七姊妹下凡,七里桥,七步诗,七
如今这块土地上的人过日子,算得上油麻子开花节节高。油麻是芝麻,何以为“麻”?“麻”在中国古文化里占着好大的比重,唐宋词,关于“麻”的吟哦多得很;假设把关于“麻”的内容去掉,你会觉得古文学变得百孔千疮。没有“麻”,这酒都喝得不自在。到进贤李渡,明明你是去喝酒的,但假设忽然那街上没有了夏布,必然此景非彼景,枉是好酒,仄仄平平仄,那字儿吐不出,李渡简直都不是李渡了。夏布就是麻布。那就从麻布说起。中国古代
苏格拉底那个著名句:“IknowthatIknownothing。”通常被翻译成:我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感觉这样的翻译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甚至导入悖论句式。事实上苏格拉底是在向人们表达一个认知边界自我确认上的肯定句,把它翻译成:“我知道那些我所不知道的存在”或许更接近他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一些局部知识,每个人又都是无知的。一,哈耶克的基本思想是:计划经济之所以不可行、市场之所以优越于计划,就是因为
--谢波先生书法艺术赏析因为建设栾卢高速公路,工作生活在河南洛阳栾川县已经近三个年头,平日里常与当地的一些书画家们在一起学习交流书法,久而久之,自然结识了当地的许多书画家。一位左手书写的书法老师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就是生于1970年,栾川本土人,河南省书协会员谢波。谢波为人低调,言语不多,身上多了一股文人的儒雅,让人喜欢。我主动与他接近和交流,更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很快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解他的书法创作
红学研究有三大死结:一是曹雪芹谁之子?二是脂砚斋是谁?三是谁续的书?这三大死结,近百年来困扰着无数红学研究者,翻阅清史档案及所有《红楼梦》历史资料,都不能找到满意答案。围绕《红楼梦》及作者问题形成一个个谜团,最后形成死结,根本解不开,各种分析论证,猜测臆想,天花乱坠,迷雾重重。所以俞平伯说,红学越研究越糊涂。比如,《红楼梦》作者是谁?是不是曹雪芹?《红楼梦》写了多少回?作者写没写完?谁续写的?脂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