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会利在论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线索:理解"知性为自然立法",需从如下三个方面阐明:其一,知性的独特性在于其构成性,知性直接与知识相关,感性只提供杂多表象,为知性提供思维的材料,理性是关于"知识的知识",而与经验对象无关。由此说明为何是知性而非感性或理性为自然立法。其二,"自然"是一切可能经验之表象的总和。"知性为自然立法"不能仅仅从知性为认识(知识)立法的角度理解,更重要的
一朵花儿能让土墙熠熠生辉,一杯简单的茶足以摄人心魂,但只有懂它的人才能识到它的美。——千利休那年,山上,与大学同学高压聊起佛家禅意时说起了俳句和川柳。知道他一直喜欢摄影,大学至今从未有过间断,并对佛道禅修有自己独到的在世修的领悟。于是向他建议,你既然那么喜欢摄影,何不借用俳句这类格式给你的映画做个旁注呢?这个旁白不必多言,俳句刚好合适,至少它可以与画面产生某种涟漪性的互动,让读者在欣赏平面静画那一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川端康成记得在德中校,自己刚成家不久,住在有独立小院的时候(如今,那些小平房早已变成了高楼),父亲曾来我这里小住过一段时间。是秋天,在打扫庭院的时候,每次我都会把地面上的落叶扫的一干二净。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像你这样打扫,缺了生气,院子也是需要有个应景的。譬如,现在是深秋,落叶是很正常的,院子里留下少许落叶,反而会有个烘托,给人以进入秋消静的感觉。
夕阳之光如此美丽,我正慎行,不虚度光阴。——山头火俳句里的物哀在许多俳句中都应用了具有物哀之美的独特意象。这些意象作为俳句的主要内容,传达出一种朦胧、哀婉的气息,体现了作者的怅惘,使俳句具有其独特的美感。雪的碗里,盛的是月光。——和泉式部此句作为写景的句子已极美,更是暗合佛家“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色即是空的有无之境。流萤续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立花北枝“如果说一切爆发前,总会
鳴くな雁今日から我も旅人ぞ。(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小林一茶那日,四人小聚,东山上,周老师说他最近买了本种田山头火的俳句集,说,读起来很有意境,并问我是怎样开始写“异体俳句集”的。回:我那个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俳句,只是借用了一下它的五、七、五发音的格式而已,勉强算个汉徘的“川柳”吧,因为严格的俳句是要有季令融入其中的,譬如梅花是冬季的一种隐令,桃花是春季的一种隐令。我之所以喜欢
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运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中国教育特别强调记忆功能,但一味的强调这种功能很可能就会丧失另外的功能,譬如创新的功能,譬如独立思考的功能。脑回路里装满了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就没地方装了,以至于在给某一事件发生做一评价判定的时候,在定式思维里首先涌出的是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思考后的成分。像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看似是很有道理的劝学篇(这里的熟读
这些年,全国上下,兴起一股“国学热”,一时,国学类书籍汗牛充栋,良莠不齐,不一而足……好多人打着“国学”旗号四处招摇撞骗,本来一知半解,甚至连一知半解水平都没有达到,实乃是“国学盲”,也装出个所谓“国学大师”的模样来,穿仿古装,满口“之乎者也”,到处炫耀,四处显摆。特别是在人多聚众的时候,总装出与众不同、一副“文化人”的姿态,可一开口,一不小心就露怯,……对于这样的“大师”,这些年,本人戳穿不少,
或曰:北斗七星定北极,北极指引方向明。现代人基本都知道这样的常识:若在野外灭失了方向,则可以在夜晚通过观察北极星,从而准确地确定方位。然而,苍穹无垠,繁星点点,怎么确定哪一颗星是北极星呢?幸运的是,华夏先圣们早在数千年前就掌握了通过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进而确定方位的方法。在浩瀚星空直接找北极星,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要找到古人俗称为“勺子”的北斗七星,却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晴朗夜空中,有七颗非常显
越剧诞生记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在越剧诞生问题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我今天说的观点,是以确凿的史料为依据的。十九世纪初,嵊县从事说书的艺人,盛时,多至数十上百。根据地域划分,以长乐江为界,江南为南派,江北为北派。北派以金志堂为代表人物,南派以相来根、相来炳两兄弟为代表人物。嵊县说书艺人的“生意”主要集结在杭州下三府(余杭、临安、孝丰等一带)。说书的形式,以说为主,唱辅之。后来,这些说唱艺人,尝试将
1我的故乡,有个罗家院子,院子里有个罗二娘,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听她唱过巴山豆歌。那是个下雨天,不能出外干活,罗二娘就坐在几家人进出的过厅屋里,理麻丝,搓麻线。我们几个小朋友不能在院子里捉迷藏,就围在她身边,帮她破麻片。她的手很巧,泡在水盆的麻丝,捞起来,过她的手,看着看着,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麻线,而且越积越多。“你们当娃儿的安逸哟!”罗二娘一边搓麻线,一边笑眯眯的对我们说:“我们当姑娘时也
这里说一下我对两句有争议的唐诗的看法。其一是杜甫的《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一句。从我学生时代读到此诗时起,长久未见异议。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古典诗歌知识》(徐北文郑庆笃著)一书中首见“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后又偶见一次。我以为谬矣。何哉?不难推想,此农户当有一小院,有石垒的低矮的院墙,老翁是从侧后翻越这院墙逃走的。“吏”当在小院的门外。老妇则是从屋里出来看小院子的门,故
文学是什么呢?不知道!有种体会便是一种书面作品吧,它不以服务为工具,是一种独立自由,以美为主旨的意识产物。我酷爱文学,或许有多种原因,或是可以谈论,或是不可能解释的,反正一接触就分不开了,迷上了这个文学。我想谈谈的是文学的一个方面,它作为一个体现当时时期文化,要不灭亡只能挣脱开政治的束缚。文学在历史上受到当权者的控制例子很多,控制以后,由于当时朝廷政治的需要,试图就把文学引到一边,这无可厚非,按一
云巅垂纶(散文)作者寿仙目平湖风光带西接沅水、澧水、沧水、浪水,碧水云天,千帆竞发,逶迤东去,直奔长江。沿岸的岩汪湖、洋淘湖、蒋家嘴镇上,楼宇鳞次栉比,远眺山峦青色如黛,俯看湖水缠绵缱绻,外湖一众洲滩如片片柳叶浮游湖中,芊葭萋萋,柳丝如烟。道上点缀着的雕塑、亭、廊、灵壁石等园林小品,充满远离城市的灵动野趣。雨后初晴,岚气袅袅升起,云蒸霞蔚与远处山青水碧相映衬,恍若仙境。登上望江亭,脚下湖水滔滔,树
理想主义的罪行“即使朽木不可雕刻,也要化为火炬,在人的荒野上燃烧。”这是自己年轻时的一句话。可见当初的性格和节操、认识和目光,也在这些字里行间,看到今天自己的现实:不理睬世俗,世俗会以同样的鄙视甚至冷嘲、打击来推辞你,消遣你,毁灭你,也许你连点火的机会都没有,点燃自己的机会也不给你。空气那么潮湿,火石已被取缔,即使修炼了五十年,内心已经静寂,胆魄业已结石,肝火已经旺盛,终于可以自燃,却听到风雨到来
治印为铭逐云霞记金石篆刻齐(白石)派传人佟晓辉一个人,若每天都有点事情激动自己,就觉得活的特别有劲。3月22日,令我期盼和激动的,就是佟晓辉给我治出4方印章。要说晓辉,那还得从李铁说起,李铁是经辽宁省政府发证书认定的金石篆刻齐(白石)派第四代传人,其无论刻什么印章,无论刻大字小字,都用自己用钢锉特制的一把大号刻刀,是有名的“李一刀”。晓辉是李铁的关门弟子,不仅字法、章法、刀法浑然一体,意先独到的篆
流放,流浪,流亡袁真飞流放,流浪,流亡,看似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不同的内涵。然而,不可否认,它内在的绝世而独立的精神又使它们息息相关。流放,是被动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都有流放的经历,比如柳宗元,比如韩愈,比如苏东坡……在外国,也同样不乏其人,比如普希金。而这些流放岁月不仅没有掩盖他们的色彩,反而让他们的人生多了些传奇:因为流放,看到了更真实的社会,留下了更精彩的作品,为后人记录了
1深冬,久违的太阳出来了,在冷凝得一幅画似的原野上,放着黄光。院坝里、石坝上、院落低矮的拖檐屋顶上、甚至落光了叶子的桑树丫上,东一处,西一处,此起彼伏的,长出了大大小小的簸簸、筛筛,里面装了些青的、白的、黄的,静悄悄的摊在那里,好像向着太阳盛开的太阳花,大朵朵的,圆溜溜的,远远近近的村落都开遍了。太阳照在这些绿的、白的、黄的“太阳花”上,温润润的,和那青的麦田、绿的油菜地、黛色的院落、白花花的水田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钹鼓胡笛庆升平,村歌社舞闹元宵。在我老家,过毕三天年;各村就着手忙乎唱秧歌、耍社火了。大村落,初四夜里就请将出秧歌了;小村落,最迟也于初八夜里一定请将出秧歌;各村秧歌社火有正月初九必进庙上香的年俗。有秧歌唱曰:初一十五庙门开,庙官拿到钥匙来,钥匙到把锁子开,众位弟子上香来。从请将演出
中国马镫如何改变世界记最早的铜鎏金木芯双马镫马镫,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件马具,似乎平常到可视而不见。但中央电视台联手全国九大博物馆,共向观众展现27件“镇馆之宝”。辽宁博物馆最终入选的三件国宝中,铜鎏金木芯马镫则与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赫然同列。甚至相比这些瓷器、字帖、画卷等“镇馆之宝”,能对世界产生强烈且深刻影响,并能同发明火药比肩而立的,唯有中国发明的马镫!1.何为马镫?
谈避讳世间万物,瓶子、罐子,狗儿、猫儿,都有个名字,名字也就是个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符号,因此,最初人类给自己起名,也是很随便的:春秋第一个霸主郑庄公名“寤生”,他出生时脚先出来,“寤生”就是“逆产”的意思,这哪像是人名。晋成公名“黑臀”,可能是他屁股上有块黑瘢吧。齐桓公名“小白”,战国时秦国有个将领名魏丑夫,赵国有个将领名赵葱。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孔子那么有学问,怎么用鱼给儿子做名字呢?是因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