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小说选》自序“小说选”者,是从已经出版的前两部小说集的八部作品里选出“六部半”编成一书之谓也。筛掉的一部半是自然主义的纪实小说,在记录、照录式写作中太受拘束,缺憾太多,故筛掉。所选的这六部半虽然也有很多的纪实内容,但毕竟属于文学创作,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且具有代表性,既有被遗忘了整整二十年的处女作《“老先进”后传》,又有将可能是“收山”之作的《六叔甘鸣晨》。作者八十岁了,可能没有力气和精力再
谈谈我的五部书的封面设计我的五部书的封面其实是我自己“设计”的——我出主意,谈设想,提要求,出版社“忠实”地按我的意图具体制做。好在大都让我满意。关于第一部小说集的封面我对第一部小说集《牛耕田三部曲》的封面要求是:一个老农,一条牛,一张犁在辛苦地耕地,突出“单兵作业”这个基本事实。我在思考社会问题和探讨社会科学道路上始终没有遇到一个合作伙伴。在长篇小说《牛耕田三部曲》的“后记”里有一篇附录(见该书
对荀子《解蔽》《正名》《成相》的短评与提示七解除人们往往蔽塞于偏见的问题--对《解蔽》篇的短评与提示《解蔽篇》是一篇批判形而上学思想的精彩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论文,它一开头就指出人们认识和思想方法上的通病就是“蔽于一曲(个别和偏面)而暗于大理(不明白全局、整体等大的方面的道理)”,并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比喻来批判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说理很是透彻。荀况的认识论很符合辩证法。事
对荀子《富国》和《致士》的短评与提示五走国家富强的道路--对《富国》篇的短评与提示《富国篇》首先唯物主义地认为人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生物,人与人之间必定要发生种种关系,否则,“离居不相待则穷”(在社会生活中不相依赖就会发生穷困),因此,提出了加强“明分(音fèn愤)使群”的法治主张,认为治国的要道在于“明分”,富国的要道在于节用与裕民。由于荀况用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看
四论君王制度及有关政治举措--对荀子《王制》篇的短评与提示荀况的哲学思想及其研究哲学理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所以,在《荀子》全书中,有很多政治问题的专论,如怎样统治人民、安定国家、任贤使能、富国强兵等等。《王制篇》就是一篇把君王制度及各种政治举措的具体内容叙述得很详备的专论。归纳起来,大体讲了如下一些问题:(一)反对世袭制,打破常规大胆提拔贤能(“贤能不待次而举”),主张对
三论人的欲望和社会政治的关系--对荀子《性恶》篇的短评与提示怎样认识人?是从物质的,生物的人出发,然后派生出精神的、政治道德的东西?还是从精神、政治道德出发,结果又落脚到精神方面?儒家坚持天赋道德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有所谓“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的“圣人”,为他们所谓的“仁政”、“王道”和“君权神授”的政治主张服务。荀况针锋相对,认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才
对荀子《天论》和《劝学》的短评与提示一,对《天论》篇的短评与提示哲学上的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先导。荀况的《天论篇》的出现,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的结果。这是一篇杰出的批判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战斗檄文。针对孔孟的“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天论》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接着,用事实,用当时人们已经掌握的农业、天文方面的知识,
舞台朗诵节目脚本两篇乡愁与女人(根据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扩编而成,舞台朗诵节目)女:女人是爱的化身。她们把慈祥献给孩子,把爱恋献给丈夫。她们小的时候是孝顺的女儿,长大后就变成了贤妻和慈母。所以,当一个孩子远离家乡或求学或就业的时候,他们产生的第一缕乡愁,实际就是对母亲的思念,他们寄出的第一封信,几乎都是写给母亲的。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女:女人是微笑的天使。她
古诗欣赏(朗诵节目)女:古诗欣赏。古诗的题目是《回乡偶书》,作者,唐朝的贺知章。节目撰稿人,于是乎。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女:唐朝的贺知章在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就离家在外,直到八十六岁才辞官回家。五十多年啊,终究落叶归根,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一时难以表述。诗人的天才就在于用了几句几乎是信手拈来的“大白话”,剪取了几个谁都能
傻女婿学说话(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人家,十分富有,称得上是“家大业大,骡马成群”,光佣人就有十来个,而主人却只有三个——老两口和一个傻儿子。别看儿子傻,连个家常话都说不好,却娶了一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媳妇。这媳妇从过门第二天起,就常常偷偷地哭,埋怨父母给他选错了人家,埋怨自已命苦找了个傻女婿。哭又有什么用呢?那时候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只要一结婚,好赖都得跟人家过一辈子。“活着是人家的人,死了是人家的鬼”
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的两则短日记一九七七年元旦新年到,旧岁去,转眼大地飘柳絮,处处披新绿。旭日升,照寰宇,云遮雾罩顿消匿,花丛百鸟啼。要学腊梅傲霜雪,不做候鸟随时飞。上帝赐我嘴一张,纵情唱新曲。国锋斩妖人心快,善恶报应有时机。旧去新来谁能挡?又是新天地。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一(陆续写日记二十余年的最后一篇日记)多年来,发现不少单位常常在年初张贴“个人规划”、“决心书”之类,不管这个单位是一两
(转)小说《六叔甘鸣晨》读后感孙维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有一位老人“从小就崇拜和热爱毛主席,1964年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5年作为旗(县)一级文化馆馆长举办过毛主席著作讲习所”。然而,文革一开始,却被扣上了“周扬夏衍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在其所在旗的代表,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这也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文革的“偏差”。这位老人在从此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文革的“偏差”、人的“私
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的几则短日记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八日笔记的笔记——读列宁《哲学笔记》“‘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已出丑。”(马、恩:《神圣的家族》,《笔记》第15页)“(接近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列宁对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作摘要中加的一句话,接着,意摘了这么一句话:是什么指示着人们呢?主要就是“自私心”,——爱等等的动机比较少,而且它们的范围也比较狭窄。接着,列宁摘了一句黑格尔
一九七0至一九七二年的几则短日记一九七0年一月二十二日星期四不做红花一枝,只求山花烂漫。烂漫也可无我,愿做绿叶一片。甘做孺子牛马,一生拉车无怨。一九七0年七月二十四日星期五现象是本质的反映。现象不等于本质。现象直接表明本质。一九七0年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给自己割掉尾巴做人才是人,翘起尾巴充人实是猴。割掉尾巴后才具有人形之美,翘起尾巴时则显得非人的丑陋。一九七二年一月三日星期一古之学派,无不被后世所分
一九六七至一九六九年的几则短日记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三是不是敌人?不知道。先剥夺你的政治待遇。基层干部是不是当权派?不清楚。先按当权派整你。统统见鬼去吧,这一堆混蛋和混蛋的逻辑!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一一个多月没有写日记了。五月,是战斗的一个月。五月二日平反,五月四日复职,五月六日下乡,五月十六日回机关,五月十七日组织了一伙人成立了“锷未残造反纵队”。从此,以主人公的身份,正式卷入了波澜
一九六六年的几则短日记一九六六年一月十日星期一——又听二胡曲《光明行》晨曦中,戍楼空,鼓角齐鸣,锁呐声里征人行。马蹄碎晨霜,旌旗舞东风;尘卷阳关金戟闪,万脚踏落满天星。鸣呼噫嘻,做人当为光明行。附注:四十多年后的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为《光明行》填了词,等待有人演唱或编合唱。词见《我的世界观》一书354页一九六六年二月十六日星期一看一期画报,对祖国增加一份热爱。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四长冬苦难
治国“程序化”?一个振聋发聩的主张——读涂明君的《通往善治之路》一书对于我这个草根文化人——假如我也算个文化人的话——乍听到日本“现代中国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涂明君老师治国“程序化”一说,着实吃惊不小。这大概就是我这棵草根的视野局限罢。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在涂明君所著《通往善治之路》一书的“序二”里说得好:“用社会组织机理和程序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中国现代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革
一九六五年写的一组诗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六日星期日时令入夏人还棉,雷声滚动扯窗帘。突见漫天飞大席,(注:大席指大雪片)十年天涯初遇罕。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星期四看战士演出队没有布景和道具,只有几件小乐器,出出进进七个人,热热闹闹一台戏。任旗文化馆馆长后来呼和浩特市开会所写一九六五年九月五日星期日“胡天八月即飞雪”,这话一点也不错。微雪细雨报讯来,劝君快把棉衣着。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七日星期日赠一个开始写
一九六四年写的一组诗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五日星期日愈觉得生活美好,愈为自已的病感到苦恼;随着病情的恶化,更加悔恨自已生活得太少。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四全锡圭送我一本《鲁迅作品选》,并赠诗一首:风雨同舟意气投,相邀拔剑断横流。与君离别凄且哭,纵见魍魉谁助吼?我和之:你刀我剑一处投,同为砥柱居中流。今将离别君莫哭,革命应把哭作吼。一九六四年十月三十日星期五昨铺白衾乍破洞,又飞软絮补地衣。有喜明年青纱
一九六0至一九六三年的几则短日记一九六0年八月齐跃进组歌──引诗跃进的年代跃进的人,跃进的花开满园春。挑出几朵唱一唱,献给台下跃进人。二十一岁时写于包头市一九六一年八月六日蜻蜓点水式地“行万里路”不如不行;不加思考地“读万卷书”等于没读。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赞扬别人的毅力而自己却没有毅力的人,是没有资格勉励第三者去效法自己所赞扬的那种毅力的。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你最好能耐心地听你的朋友和同志述说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