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钝生感言录28——读“发上等愿”名联鲁钝生翻阅笔记,见昔日所录一幅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反复品读,感叹曰:此人生高境界之追求也!上联确立追求标准:发上等愿,就是高调立志,做人要志存高远,要有大想法、大作为,努力干大事;结中等缘,就是要中调处世,要平衡有度,不及不可,过犹不及,保持“中和”缘分,“中道”而行;享下等福,就是要低调生活,不追求享乐,不奢
鲁钝生感言录27——说复兴儒家文化说到儒家文化的复兴,鲁钝生感叹曰:难哉,实乃不可能!儒家文化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战国时代即成为显学,秦始皇“焚书坑儒”受到重创,但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很快成为正统,直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始终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也被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到了公元二十世纪,儒家文化的
鲁钝生感言录26——旧中国读书人的“功名”情结旧中国就是封建时代的中国,说到旧中国的读书人,鲁钝生感叹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始终是旧中国读书人挥之不去的“功名”情结。隋唐以降,科举是读书人实现理想和改变命运最重要的进路,它是成千上万读书人“苦读寒窗”的强大动力。道理很简单,一旦金榜题名,有“千钟粟”,有“黄金屋”,有“颜如玉”在前面等着,做得好,可以官运亨通,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鲁钝生感言录25——干瘪的爱情种子2019年暑假,一个1999年白山师范毕业的班级同学聚会,特约鲁钝生这位当年的学生科长参加。30年前一个个刚满20岁尚有几分青涩的大男孩、大女孩,现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且个个成就斐然,留在教育的,都是当地中小学的脊梁,不少人当上了教导主任、校长,更不乏名师和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先进教师;离开教育的,大都从政,小的是科级,好几位是县处级干部。看着他们一个个满面
鲁钝生感言录23——辛丑牛年感怀辛丑牛年,鲁钝生71岁,腰酸背痛等诸多身体不适依旧,精气神也稍有减损,时常会生出一阵空虚落寞感。虽深谙生死之规律,对衰老和疾病的来袭并不恐惧,也做好了“既来之,则迎之,微笑陪着玩玩”的心理准备,但感性这东西,很难控制,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每看到或听到高龄老人重病缠身、痛苦不堪的情状,一种无能、无用、无奈的感觉顿生,不自觉忧从中来。自然,理性会出面拦截,告诉我不要这样
鲁钝生感言录22——说“活着不需要理由”在记忆中,好像有位哲人说过:“生活本身不需要理由,活着就是幸福。”话说得朴素、平实,易懂,但极其深刻。生活是真真切切的,是可以感知的,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常新常变的,置身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常常会被生活的新奇和美好所打动,会给人带来喜悦和幸福,所以得活着,活着才能感受这一切,活着就是幸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顺畅、惬意的生活中,很少去思考活着的理由,因为
鲁钝生感言录21——说生和死的一种现象生和死是人生命的两级,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结束,有生必有死,谁也绕不过去。人生的两极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所有的人出生时都紧握两手来到这个世界,而死亡时都张开两手离开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哭声中(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而都在别人的哭声中(亲朋好友的哭声)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紧握两手来到这个世界?手是人抓拿他物而攫为己有的工具,紧握两手,就
鲁钝生感言录20——庄稼不收年年种一参加工作刚过一年的大学生抱怨:一年多来,我遵守纪律,天天早来晚走,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工作,可领导就是看不见,表彰奖励等的那些好事,就是落不到我头上,真是没劲。鲁钝生告知曰:莫急。,慢慢来。农民有句老话: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有个潜台词:不收也种,我就不相信它不收成,迟早一定会收成的。这是农民对种地的坚信,也是农耕社会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经验,春天播种,先不要想到能
鲁钝生感言录19——人际交往的四种实然形态人是交往动物,是关系动物,是社会动物,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的本质,人以此区别于动物。人通过交往构成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人际关系的综合形成社会,所以,人际交往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也是生命个体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内容。概括人类有史以来的人际交往,大体呈现出四种实然形态: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仁道形态,这是一种仁爱、仁善交往,在交往过程
鲁钝生感言录18——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概括古今中外哲学家的说法,所谓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心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形而上目标的学问,它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它包括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鲁钝生感言录17——说生存与生活生存和生活是关于生命的话题,都是生命存在的方式。生存就是生命的存活,就是生命还活着,与生命死去、消失相对应,它是生命的基础形式,是所有生命体所共有的,不管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如此。生存是一种自然性,完全受制于自然生态,它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地球有生命以来,数以亿万计的物种,都在这一法则下灭绝、消亡了。而生活则是人类所独有的生命现象,
鲁钝生感言录16——为校门写春联自1979年到浑江师范工作至今,本人亲历了浑江师范、白山师范、通化师院白山分院、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各时段,参与了由中师到高师、由中职到高职的演进过程,虽退休已逾十年,但仍在学校服务。临近春节,学校嘱我为校门写春联,认真回想,自1990年代以来,校门春联均出自本人之手,而每次都写多付,以供选择。翻阅笔记,前期的均未记录,全然忘却,1999以后的,大都记在笔记里,现抄录
鲁钝生感言录15——睁大两眼与伸出两手一日喝闲酒,十几个老同事、老朋友坐在一个大圆桌周围,推杯换盏,兴致盎然。十几个人中,唯我鲁钝生是退休的闲人,其余均在岗,小的四十多岁,大的五十开外。因为是闲酒,免不了东拉西扯,大到天下国家大事,小到单位工作和家长里短,海阔天空,信口道来。酒浓话多,说着说着,有两人因一件小事叫起真来,因为有酒劲顶着,互不相让,嗓门越来越高,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利益和人情,都说对方
鲁钝生感言录14——只因绳未断一日,鲁钝生在网上查资料,偶然看见一则故事,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去深山的一座古寺问卜,走在半路上,他看见一头牛被穿了鼻子,拴在一棵大树下,树的不远处有一片嫩嫩的青草,那头牛很想去吃那片青草,可无论如何也挣不脱绳索,围着树团团转。他灵机一动,心想,都说那老禅师能掐会算,我何不借此考考他。走进寺院,老禅师正在蒲团上端坐,闭目养神。打过招呼后,那人劈头便问:“为何团团
鲁钝生感言录13——五子循环歌浙江地区流传着一首“五子循环”的歌谣,曰:“富贵子生浪荡子,浪荡子生苦恼子,苦恼子生勤奋子,勤奋子生富贵子。”如此又开始了新的轮回,以至无限循环。当然,这种循环并非原初的家庭、家族,而是一个个新的家庭、家族,但其循环模式魔咒般相似。由此想到中国的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这句俗语是从“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古训演变而来
鲁钝生感言录12——梨花飘来一径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曾三次做过同一个梦,而且都是残梦。第一次是1980年代初,具体哪一年忘记了。当时,浑江市教育局在临江林业局高中召开一次教研会,责令我参加,晚饭时拼酒,夜里十一点多才回到宾馆,倒头便睡。梦里,我独自在爬一座山,好像是老家最高的山“四方砬子”,但又不是。长白山区的春天来得比较晚,时值仲春,山下树叶初绽,梨花盛开,而高山顶上的树梢才刚刚泛青,峰顶沿悬
鲁钝生感言录11——说浮躁浮躁是当今社会一大特点,世人都说浮躁,世人都感浮躁,人问:何为浮躁?鲁钝生曰:浮躁者,轻浮肤浅、急躁烦操也。浮是漂在表层,轻飘飘、晕乎乎,漂荡荡,没有厚度,没有深度,也没有力度,任由他者驱使,如水上一片残叶,随波逐流;躁是躁动不安,急火火、忙匆匆、烦躁躁,没有宁静,没有定力、没有向度,如一群热锅蚂蚁,团团乱转。大家都浮躁,你我也都跟着浮躁,否则,就会被孤立,被边缘化,个体
鲁钝生感言录10——说社会病一日与人闲聊,有问:“当代人何以患有浮躁、焦虑、无奈、压抑、孤独、迷茫等社会病?”鲁钝生答之曰:时代使然。当下是一个行色匆匆的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诸多社会现象,訇然而至,嘎然而止,人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它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许多观念,风潮一时,转瞬即逝,人们还没品出它的意蕴,它就悄然淡出了。社会生活就仿佛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人都漂浮在生活激
鲁钝生感言录(8转“宿命”9初秋雨后)鲁钝生感言录8——转“宿命”社会万象,红尘滚滚,谁也不是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要想活着,谁都得从事劳作、交往和算计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必然卷进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收获与损失和喜怒哀乐怨的生活激流,这是人的宿命。宿命无法斩断,抽刀断水水更流;宿命亦无法逃避,遁入空门门不空。面对宿命,鲁钝生给出一字建议:“转”。努力转逆境为顺境,转失败为成功,转损失为收
鲁钝生感言录6自斟独酌、7横看成岭侧成峰鲁钝生感言录6——自斟独酌一日,一熟人对鲁钝生说:“大多数人在家吃饭的时候很少喝酒,人常说,朋友来了有好酒,人都是在聚会时才喝酒,可你老哥在家,每天中午、晚上都喝上二两,自己喝酒有意思吗?”答曰:“嗜好而已。”殊不知,一口酒下肚,微辣而醇香,顿觉飘然,其惬意只有好饮者自知。其实,自饮少了聚会时的客套和虚浮,来得更实在,自赞曰:举杯何须逢旧友,自斟独酌亦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