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钝生感言录30——“文革”大串联和去北京见毛主席说到文革最“轰轰烈烈”的1966年,鲁钝生有两件事记忆深刻。一件是“革命大串联”,另一件是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两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1966年十月中旬,鲁钝生所就读的柳河县安口镇农业中学的红卫兵组织,效仿大连海运学院大学生,组建了一支二十人的“安口镇农中‘安口——北京’毛泽东思想长征队”,决定徒步去北京进行革命大串联,并接受毛主席接见。从八月十八
鲁钝生感言录29——忆“文革”批斗校长1966年,鲁钝生16岁,正在家乡农业中学读初中,上半年是二年级下学期,下半年升入三年级,实际上全年没有上课。春天开学时,正处于“四清”(国家开展的“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教育活动)收尾阶段,老师都派到各村(当时叫“大队”)当工作队,学生在校上大课和种校田地,五六月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全面停课,学生写大字报,揭露批判校长、教导主任和出身“
鲁钝生感言录28——读“发上等愿”名联鲁钝生翻阅笔记,见昔日所录一幅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反复品读,感叹曰:此人生高境界之追求也!上联确立追求标准:发上等愿,就是高调立志,做人要志存高远,要有大想法、大作为,努力干大事;结中等缘,就是要中调处世,要平衡有度,不及不可,过犹不及,保持“中和”缘分,“中道”而行;享下等福,就是要低调生活,不追求享乐,不奢
刚刚,在手机游戏页面看到一句话“人来人往,你要是能记住我就好了!”这时,我心里却想,我好像没有想让谁记住的希望。又想,记住了又怎么样?有好些朋友,也不是记不住,但记住了就会去联系么?记住了的突然去联系,是不是很唐突?联系了,就问个好么?不好了你有能力改变么?你改变不了就干问候下,他会有心情应酬么?你会觉得有意思么?有些人,联系了就只是简单的联系么?何况何况我们自己的生活总是不够时间去打理,又怎么会
鲁钝生感言录27——说复兴儒家文化说到儒家文化的复兴,鲁钝生感叹曰:难哉,实乃不可能!儒家文化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战国时代即成为显学,秦始皇“焚书坑儒”受到重创,但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很快成为正统,直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始终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也被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到了公元二十世纪,儒家文化的
公公是老一代的高中生,生活有很强的自制力,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说戒就戒了。生活中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思想通透,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知世故而不事故,对人生,有自己的操守,固执而不死板,能坚守自己的底线,而又能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清醒,不被浊化。万明师父认识十二年了,无论生活遇到任何困难,从不向弟子们化缘,社会上几乎所有的师父都在大展身手,各显神通化缘的时候,他就是一股清流,从不被世俗所染,从不被世俗同
前两天,杭州西湖旁的太子湾异常热闹。三月里,郁金花开得最为灿烂,好不惹人怜爱。我是个“俗人”,不怎么喜欢花,也有可能是自己本就见识浅薄,对于这种高贵一点的花,也全然欣赏不来。但,也许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出于清明假期无事可做的缘故,我决定去看看那片传说中的花海。清明前后的杭州,的确是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春雨是一层又一层的薄纱,新吐出的柳树枝丫,像极了姑娘头上的插花。潺潺流水,又好似这位姑娘身上的丝带,在
鲁钝生感言录26——旧中国读书人的“功名”情结旧中国就是封建时代的中国,说到旧中国的读书人,鲁钝生感叹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始终是旧中国读书人挥之不去的“功名”情结。隋唐以降,科举是读书人实现理想和改变命运最重要的进路,它是成千上万读书人“苦读寒窗”的强大动力。道理很简单,一旦金榜题名,有“千钟粟”,有“黄金屋”,有“颜如玉”在前面等着,做得好,可以官运亨通,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大姑大姑岁数大了,没了年轻时的活力。有时大姑站在树下,深情地望着远方,呆呆地,一动不动——我看着大姑的背影,感慨良久,轻叹一声。父亲的兄弟姐妹中,只有大姑呆在农村,其他都在城里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份固定的收入。大姑的孩子们已经成家,生活得不算好,他们对母亲滞留农村让他们过着不尽如意的生活,有些不满。他们原本可以到城里生活,可是大姑的执着拖住了他们的后腿。这也不能全怪大姑。导致她这种境地的身份是临代
鲁钝生感言录25——干瘪的爱情种子2019年暑假,一个1999年白山师范毕业的班级同学聚会,特约鲁钝生这位当年的学生科长参加。30年前一个个刚满20岁尚有几分青涩的大男孩、大女孩,现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且个个成就斐然,留在教育的,都是当地中小学的脊梁,不少人当上了教导主任、校长,更不乏名师和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先进教师;离开教育的,大都从政,小的是科级,好几位是县处级干部。看着他们一个个满面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感怀的事,其中,当然包括了美丽动人的传说。因为,因为我认为美丽的传说是人们美好心愿的寄托与未来的一种期盼。幼小的时候,我曾经以为那传说并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个令人向往真正的事情。第一个令我十分着迷的美丽传说,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时,当听到王母娘娘不允许七仙女与勤劳善良的牛郎一起生活,狠心地将七仙女带回了天上,牛郎披上自己家的那条牛的皮,挑着一双儿
X先生是我的表哥,前些年和表嫂离婚了,至于离婚理由是:一次表哥和几个酒肉朋友去KTV唱歌认识了一个在KTV陪酒的“公主”,一群狐朋狗友在KTV声嘶力竭的鬼哭狼嚎之后,酒精上头,一向成熟稳重的表哥摸了陪酒的公主,搂着抱着人家加了个微信。也就是这样,表哥隔三差五在公主的微信召唤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去KTV消费,后来1200块钱索性把公主睡了,这一睡不打紧,打紧的是染了病,后来这事被表嫂知道了,和表哥大
幸福可远不可近——小老百姓的幸福是指点江山、不议论身边因拆迁,我暂租居到北关新村。北关新村地处主城区边缘,一个大型国企与两座铁立交桥围成了一处“世外桃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关村迁居人口渐多,就在这里划了一个居民区,所以叫北关新村。新村的周边呈扁圆形,二百来户人家大部分是铁路及旁边国企建设时依村落户迁入的人口。年青人都如羽翼长成的鹰,飞出新村、落户到外地或主城高楼大厦的新小区里。留居的,大都是六
鲁钝生感言录23——辛丑牛年感怀辛丑牛年,鲁钝生71岁,腰酸背痛等诸多身体不适依旧,精气神也稍有减损,时常会生出一阵空虚落寞感。虽深谙生死之规律,对衰老和疾病的来袭并不恐惧,也做好了“既来之,则迎之,微笑陪着玩玩”的心理准备,但感性这东西,很难控制,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每看到或听到高龄老人重病缠身、痛苦不堪的情状,一种无能、无用、无奈的感觉顿生,不自觉忧从中来。自然,理性会出面拦截,告诉我不要这样
鲁钝生感言录22——说“活着不需要理由”在记忆中,好像有位哲人说过:“生活本身不需要理由,活着就是幸福。”话说得朴素、平实,易懂,但极其深刻。生活是真真切切的,是可以感知的,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常新常变的,置身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常常会被生活的新奇和美好所打动,会给人带来喜悦和幸福,所以得活着,活着才能感受这一切,活着就是幸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顺畅、惬意的生活中,很少去思考活着的理由,因为
我在低处一呆就是三十多年,也虚度了三十多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再品味“低处”这两个字,内心真有虚空的感觉。甚至于有人提及我是某某的同学、同事时,我涨红着脸争辩说不是,没有办法,跟不上趟就得退避三舍。我在低处,渺小得就像一棵幼年的桉树,世界完全没被雨水笼罩或者包裹,保持着一颗简单的心,我把什么事情想的看的都简单。如此,自己也轻松了许多。身在低处,我知道自己的角色,头不低下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说话
鲁钝生感言录21——说生和死的一种现象生和死是人生命的两级,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结束,有生必有死,谁也绕不过去。人生的两极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所有的人出生时都紧握两手来到这个世界,而死亡时都张开两手离开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哭声中(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而都在别人的哭声中(亲朋好友的哭声)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紧握两手来到这个世界?手是人抓拿他物而攫为己有的工具,紧握两手,就
人这一生,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所以,活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身体。若没有了健康,只能躺在病床上,吃药打针,忍受病魔。还有什么兴趣谈人生荣耀,欢乐、智慧、学识和美德都会黯然无光,不见影踪。只有身体好,才能享受这精彩的世界,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为了金钱、地位、权力,我们曾为之哭为之笑,不得不和现实妥协,放弃一些梦想,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人活一世,如果总是被欲望支配着,总是为金
鲁钝生感言录20——庄稼不收年年种一参加工作刚过一年的大学生抱怨:一年多来,我遵守纪律,天天早来晚走,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工作,可领导就是看不见,表彰奖励等的那些好事,就是落不到我头上,真是没劲。鲁钝生告知曰:莫急。,慢慢来。农民有句老话: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有个潜台词:不收也种,我就不相信它不收成,迟早一定会收成的。这是农民对种地的坚信,也是农耕社会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经验,春天播种,先不要想到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北京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一路上,遇上的同事也好、领导也罢,当得知我之前在北京上学,后面的对白,像复印机复印出来一样,“你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对这面很熟吧,朋友同学也多,应该适应起来很快,日子也会过得很舒坦”,刚开始的时候,我会略作解释,的确,2010年至2014年的四年光阴中,我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大学岁月,四年,我已经习惯了这座都城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虽然时隔六年,回到这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