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比利时的法语小说家乔治·西默农(1903—1989)诞生100周年。法国《读书》杂志最近出版了《西默农增刊》,披露了一些关于他的趣闻轶事。西默农1903年2月23日生于比利时的列日。中学毕业后他当过书店职员和记者,19岁到巴黎后从事文学创作,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有时3天只吃一块干酪,一小罐下水
有过一定生活经历的人,往往会不时地回忆起某个曾经去过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名胜古迹或荒僻山村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当你在冥冥之中偶然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它就在你的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甚至终生难忘的印象。作家们自然也不例外,从他们的作品里很容易看出来。《红与黑》的作者斯丹达尔,在《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里详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说他的私生子小仲马就是他最好的作品,这种说法颇有道理。从事创作和抚养孩子,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所以人们往往把两者相提并论,例如说把作品的失败说成流产,把作品的问世比作诞生等等。作家和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当然也喜爱自己的孩子。不过对于作家来说,他们创作的作品也许和他们的孩子同样珍贵
罗马尼亚作协主席:上任后就考虑如何让作家活得更有尊严特约记者高兴最近,我有幸会见了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主席欧金·乌力卡罗(见上图),和他的交谈让我感触颇深。乌力卡罗是2001年5月20日当选为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主席的。原主席劳乌伦·佐乌力奇于2000年年底在即将访问中国时因煤气中毒不幸逝世。乌力卡罗是
美国的国际写作坊由各种名目的基金会所办,赞助者有出版社、大学和商贾名流,有正式的董事会,邀请的往往是成就不大的小作家,目的是提供一个宽松优雅的写作环境,无忧无虑地安心写上一段时间。这类地方包吃包住,却并不需要作家们装门面、回报或付出什么劳动,你惟一需要做的是将来作品出版时,书后注明曾在此写作,而且全
法国《读书》杂志第313期(2003年3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调查,内容是由最近出版的两本小说所引起的风波。一本是加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尼古拉·若纳—戈尔兰的《玫瑰色的糖果》,写一个恋童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卑劣行径;另一本是雷奥·舍尔出版社出版的路易·斯科勒基的《他会被人传颂》,写的是一个职业杀手狂热的残
在中国,“小资”们有“住小户型、开宝来车、吃哈根达斯、喝星巴克、看伊朗电影、读杜拉斯”之说,现在的BoBos(布波族)好像也喜欢杜拉斯。因此我们重提玛格丽特·杜拉斯其人。20世纪50年代末,杜拉斯用所得稿酬在巴黎郊外购买了一栋用石块建造的老房子,在这里生活了50年之久,直到1996年82岁时去世。在
吴岳添选择妻子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对于作家来说就更是非同寻常,因为婚姻对作家生涯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国作家阿拉贡与苏联女子艾尔莎·特里奥莱结婚后,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罗曼·罗兰在上世纪20年代结识苏联女子玛丽娅·库达肖娃,到1934年娶她为妻,政治态度日益左倾,就是最典型
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近年来被人们说成是随时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籍秘鲁裔作家。他们堪称当今世界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冤家。他俩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刚刚摆脱“百年孤独”的加·马尔克斯应邀赴委内瑞拉参加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文学奖项的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