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接触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最丰富最活跃的内容。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一种人颇受社会关注,这就是被称为“小姐”的人。这些人或工作在酒店宾馆,或工作在发廊和酒吧间,或工作在舞厅和娱乐城,有人称她们为靓女,有人称她们为发廊妹,还有人称她们为“三陪女”。尽管公安部门明文规定禁止色情行业,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打着各种招牌而暗为色情的行业还是死灰复燃起来。我们每到一
一提起现代诗歌,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最为人传诵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一句。然而让海子最受苦恼的,是其长诗《太阳七部书》未获肯定。原因有长诗本身带“叙事,神话”等形式植入,需要读者具备丰富的文学,此外历史,哲学,传说……都要了解;再者,中国的诗文化以“抒情和短篇”占绝对主导,因而,《太阳七部书》於80年代未受广泛关注及认同,有一定客观历史和环境
在我的记忆映像里,身边知道周文炳(废名)的人着实稀少(这大概是我不是念中文系的缘故),至多不过读读他的那部短篇《竹林的故事》。一部带有诗人笔调写作的小说集;故事内容,百度或其他网站都能查到。我要说的是,废名的“副业”,作为「诗人」身份的他,於上世纪30~40年代之间,他的存在。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曾于1937年北平出版的「文学杂志」上,这样介绍诗人废名:「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
从比赛尔人走不出大漠谈写作的方向感诗文写作随笔“盗天火”之一有个故事,说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那里没人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那儿,而是尝试多次都没走出去。一个现代的西方人决心做一次试验,他从比赛尔村向北走,三天半就走出来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因此,他告诉当地一位青年,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那个青年三天后,也走
许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的说法是,我觉得文学本身没有该不该介入政治的问题。它只是一个书写、表达、论述或表现的工具,至於作为作者的你,要拿它来做什么是你的选择。文学本质的讨论是实然问题,作品应不应该如何是价值判断,是应然问题。文学、艺术创作上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或法律上的价值判断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它呈现主观的差异性,没有普遍的强制性。任何人在文学艺术上的主张都不能强加於人,你不能强迫别人去写(去看)
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评价过鲁迅:“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如果将这两句话拿来到穆旦的诗创作上,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透过文字表意而发展至内省的现代主义写作探索。对现代诗歌发展历程有点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中国新诗由整齐的格律演化出来,走向诗坛多元化;由晦涩的文言体转向易于理解的白话文。这一经过,包含了“个人思想的觉醒”以及从封建体制转变到民主政治
这篇文章发表后,就是我在《古榕树下》文学网站发表的第一百篇作品。感谢《古榕树下》为我(还有众文学同好)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作品,可与文学同好相互进行交流学习的好场所。在此,我要对《古榕树下》的编辑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每天要审核那么多的稿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想这一年半来的写作创作过程,可谓感慨万千,既有收获,也有付出,既有自感还行的作品,也有自感不足的作品,真是一言难尽。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
杜拉斯的这本《情人》是一部读起来很冷的小说,不过好在结局有些许暖意。它是情爱小说,充斥赤裸的诱惑。她的文字就像被捣碎的茶叶末子,表面看起来细碎和琐屑,实则读后让人久难忘怀。如同书中所引:「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这般诗化的小说语言,出现在情爱小说中,杜拉斯像极了带着一个妓女灵魂的人(杜拉斯本人曾提过和两个男人同时交往的故事。)以及:「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
我一直強調寫作一定要有“縱的繼承”。縱的主体指的是本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承繼。當然,我也不否認“橫的移植”。在這个21世紀現代文明社會,你要説誰用‘文言体’寫作,那無疑是文化的倒行。自1915——1923年新文化運動在中國掀起白話文熱潮,此後的寫作在形式和語感方面都已趨向向外“橫的借鑒”。這并不是因為每个國家的傳統文化就一定不好,落伍;而是當代文化是一个多樣串聯的体系。如果一个寫作者在形式和語感等方
在我来看,翟永明老师是中国当代极少数具备“深厚知性”和“历史醒悟”的女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我最敬慕的中国内地现代诗人,难择其二。自代表作组诗《女人》问世,翟老师先后创作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黑夜中的素歌》、《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十四首素歌》。至于为什么说难择其二,原因是,我在翟老师的诗作中看到了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影子以及对女性诗风的
在我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极像一副校对精密的机械钟表,从外形到质地均无从挑剔。然,中国古典诗歌高峰自唐代已臻于化境。「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海内存
(1)小说作为传统四大类文学题材之一,它应当保留书面语言写作的“隐喻特征”。过于白话,直露,於读者难以长期认可;於创作本身,缺乏文体艺术性。(2)既然小说被人称作“文学之王”,那么则必须具备一定量的写实基础。而从世界文学总体上下脉络观察,「批判」和「揭示」或於人性本身更加认知深刻。(3)相较言情小说“一浪盖过一浪”的惯性,文学性较强的小说,尽管有些不易读懂,例如:《背海的人》,虽语言艰涩拗口,但却
(1)即便放眼当下,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创作的短篇小说依然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2)当我读完《海风中失落的血色玫瑰》,才稍有理解汪曾祺老师所说的话:「如果说长篇小说如同乘火车旅行的话,则短篇小说就如同与一个熟悉的朋友叙家常。」而短篇小说带给读者在阅读观感上的贴合是长篇小说长线叙述背后基于作者与读者人生阅历差异所形成的局限难以企及的。(3)短篇小说好比一只麻雀:体积虽小,五脏俱全。但同时,小说骨架构
香港是一个【垂直】的地域,也是一个颇显【阶级分明】的社会。人口稠密,高昂的土地成本,稳固的地质以及地理位置带来的世界联系。在香港,你很少,也可以说几乎看不到一楼的商场或者店面(这和台湾尚且留有的“巷弄文化”,精品零售小店所形成的城市格局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人和你说:香港是一个【地面上被钢混材料包裹的区块】。你一定不要感觉惊讶。为什么呢?当你站在香港一栋高楼的屋面上(不一定要挑最高的楼顶),你会发觉
我想一个以散文体写诗,而且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现代诗诗人,商禽,这个名字,无疑是盛誉内外的。作为台湾现代诗坛的重量级作者,商禽的写作风格最先投入我脑海的第一印象:这不就是“中国版的贝尔特朗”(当然商禽比这位生活在19世纪前叶的法国诗人要幸运的多,至少他的作品有本人在世的传播影响)。反观,在贝尔特朗的那个年代,散文体诗是不合时宜的。当然,这种<诗散化带来的不适感>可能于当代不少读者依然是实际的。
文学大致是清贫的,这种趋势身处文学行列的人们更有体会,所以在头头是道的商业价值面前文学显然苍白,那无法撼动的地位也开始动摇。从八零年代之后开始,文学慢慢变了味道,到了九零年代青春风成了炒卖热点,文学有了向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带来的影响并不友善,也可以说把文学往风口浪尖推,真正的文学被埋在文学消费观下,金钱成了权衡文学价值的度量。商界催使文学转型,这间接导致之后出现了将文学商品化的荒唐举止,文
请把自己的生活放进詩里(评论)作者海潇人生就是一首诗,把自己放进詩里生活,才能把诗写好,把诗读懂,把诗升华,自己一生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意义无穷。把自己撇在诗外而千歌万曲去赞美生活,千言万语去粉饰世界,那只是把诗作为了游戏,或者成为把诗玩弄在美丽的辞藻间的键盘艺师。诗是自己生活的写照,哪怕写景写事写别人,也离不开自己的一腔热情。虽不是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但内心深处没有触动便没有感情,没有感情更没有诗美
格律诗的传承与改革的探讨我国的传统古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在不断地继承、发展、改革。发展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扬弃演变过程,尤其是对格律诗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或由几个秀才就能够完成的,这也是被我国诗词的发展证实了的事实。1,传承的基础是首先掌握它。那些格律诗(词曲下同)都有各自独立的规范谱调。这些规范普调和相关规定,是他的特征和生命所在。越离了这些谱调,尽管句式、字
写作?写作。写作。写作。?诚实是写作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底线。我多么可悲地想要将它当成我的立身之资。所以现在只要一天不尽力思考与写作,我仿如犯罪,即使在家也是如此。?你要知道你现在已经到了何种年纪,大约二十多了,然为何还是没有独立?不知何时,心里的负罪感愈发深重,只要一放松感觉在犯罪。不敢想象父母,不敢看他们的面容,不敢想象未来,什么都不想期盼,只想要成功,无止尽的成功。哪怕只是小小的成功,也是好的
青年时代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句,心情淡然,只是领略到了李白的豪爽和大气。及至老年,再回头看看一生走过的道路,细细品味李白的这句诗,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个人,还是要有一点才气,或是学习一技之长,这对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是十分有用的。我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老太爷名叫顾敬尧,生前在城里做生意,当过泰昌永杂货店掌柜。时间大概是公元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